“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通过扩大绿色能源电力生产和其在钢铁行业中的消费比重,能够实现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的耦合发展,推动两大行业协同降碳,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月20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七次会员大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沈维春在题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态势及展望》的主题报告中说道。
近10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斐然
沈维春介绍了近10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电力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跻身国际前列。10年来,我国电力消费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预计达到6300亿千瓦时,是2014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2%左右。10年来,我国工业、建筑、交通部门和农村地区持续实施电能替代,推动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到28%,电气化发展水平位居国际前列。
第二,电力供给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结构持续优化。首先,新能源发电迅猛发展。其次,建成了清洁高效的煤电供应体系。10年来,我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1亿千瓦,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体系,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煤电机组发电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95%以上的煤电机组已实现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燃气机组水平。最后,建成了安全运行水平最高的世界领先电网。
第三,电力装备技术不断创新,电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一方面,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完备,建立了完备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发电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水平世界领先。10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开发成本分别下降60%、80%。另一方面,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世界领先,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跑世界。
第四,电力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持续释放电力发展新动能。一方面,我国电价机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交易模式不断创新。此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省间、省内中长期交易机制实现全面覆盖。
第五,持续加强电力国际合作,电力国际合作水平稳步提升。一方面,我国电力行业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另一方面,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中国水电、核电、特高压等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亮眼名片。
2024年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针对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供需格局,沈维春介绍,从消费层面来看,2024年,我国电力消费较快增长,前11个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9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从供应层面来看,我国电力投资快速增长,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总装机比重超八成。2024年1月—11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17亿千瓦,同比多投产5420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58亿千瓦,占比达到81.5%。此外,发电装机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
“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沈维春介绍,202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夏季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通过省间现货、应急调度、需求响应等多项措施协同发力,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未出现有序用电情况。
围绕2025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沈维春预计,从消费层面来看,宏观经济增长是影响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有望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左右。
从供应层面来看,沈维春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方及能源电力企业将力争完成新能源发展相关规划目标,预计新能源发电将继续保持较大投产规模,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亿千瓦。
“总体来看,2025年,我国电力供应和需求受多方因素交织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具有不确定性。”沈维春预计,2025年,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将呈现紧平衡态势。其中,华东、西南等区域部分省级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或偏紧,不过,在充分发挥跨省、跨区互济支援能力后,这些电力供应偏紧的地区的供需形势将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