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智慧城市(智慧国)建设启动较早的地区,新加坡目前智慧城市的排名世界靠前。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区司长庄庆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加坡的最新规划已经在朝着物联网的方向发展,他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是能做得深做得透,不能停留在表面,政府应制定一些政策和标准来拉动企业的参与。
《21世纪》:中国近几年地方智慧城市建设非常火热,不少地方也都出台了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等政策,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
庄庆维:中国目前很多城市智慧城市都发展得很快。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极为重视,政府的投入力度也很大。在技术方面,可以说中国跟新加坡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甚至在很多技术领域,中国都有更为创新性的想法,所以新加坡在这些领域也需要向中国学习。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口号,而不是一个终点,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还是要看怎么利用政府的政策和资源,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新加坡打造“智慧国”也并非最近几年的事情,新加坡从2006年就推出了智慧国的相关规划,去年年底,我们又推出了“SmartNation2025”的规划。从规划的角度来看,虽然具体的技术方面有一些重点跟之前会不一样,但是我们最终还是以市民为主,达到发展产业、打造更高效的政府、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三个目标。
《21世纪》:你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庄庆维:有一点我们一直没有改变的是,新加坡对数据的重视。
在1990年时我们就打造了全球第一个电子贸易窗口,打通政府部门信息壁垒,这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个系统一直在演变,从政府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一直在深化。现在不止是政府,我们也把将相关的企业带进这个系统,特别是跟贸易相关的企业,如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这样一家一家、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链拉进来,通过政府补贴,让这些贸易企业有信息化的水平,打造一个深度链接的这样一个生态系统。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尽管新加坡生产成本很高,但很多跨国企业要到新加坡设立总部,新加坡的办事效率是其他国家达不到的。我们在每个领域都打造了互联互通的平台,从政府与政府之间,到政府与企业之间,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2020年新加坡的一个方向是政府跟传感器的互联互通,即物联网。
举个例子,新加坡已经实现个人所得税申报的自动化,非常方便,这项业务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技术上实现的。在未来的5到10年里,这个工作还将深化,将传感器的数据连接起来。我们的理念就是做深做透。
《21世纪》:在重视数据的同时如何去防范数据开放所带来的风险,新加坡的经验是什么?
庄庆维:是的,我们也遇到过安全问题,政府中的匿名数据不牵涉到个人的数据是可以开放的,但牵涉到个人的数据开放的前提,是多个数据来源整合在一起时不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怎么做到呢,在开放数据的前提下,要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来限制企业手机储存利用分析使用数据,待企业的数据使用自律性培养起来的时候,未来可以逐步放宽对相关数据的公开,因为真正的价值存在于这些数据之中,所以我们在2012年就发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目的就是有法律保障,才能逐步进行数据公开,没有数据保护法去公开数据,市民甚至企业会对公开数据产生抗拒或者失去信心,对未来公开数据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推出的政策。
《21世纪》:你怎么看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角色的变化?
庄庆维: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协调政府部门之间信息需求的机制。新加坡有一个CIO的结构,我所在的部门IDA,职责类似于中国的工信部,我们也是充当了政府CIO的角色,新加坡所有部门的CIO都是由我们部门外派出去的,所有部门的IT项目都由我们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准备需求,这样的体制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需求,确保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共享。
《21世纪》:你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议是什么?
庄庆维: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是能做得深做得透,不能停留在表面。比如,打造贸易网很容易,但是打造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很多企业配合来统一标准,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拉动企业的参与。政府应制定一些政策和标准来拉动企业的参与,但这些工作需要后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