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8.5% 外贸持续承压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福建: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8.5% 外贸持续承压

2016-01-13 07:59:57   来源:   

1月11日,福建省代省长于伟国在福建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2016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长8.5%,力争更快更好些,保持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

据预测,2015年福建GDP实现9%的增长;此前的2013年和2014年,其GDP增速分别为11%和9.9%,在全国均属前列。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福建专家学者均表示,尽管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但2016年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形势并不十分乐观。

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指出,福建正在提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新旧产业的交替会冲击GDP的增速。

但同时,有观点认为,福建正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叠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并享有政策优势,未来仍有较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小幅下调多项预期指标

根据于伟国的报告,2016年福建全省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是8.5%,上一年的这一预期数据为10%。

具体到各项预期指标,大多对比上一年仅做了小幅下调。

其中,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015年为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比2015年低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均比2015年下调1个百分点。

调整幅度较大的出口数据,2016年外贸出口预期增长为2.5%,低于2015年3.5个百分点。而数据显示,2015年福建省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实际增长仅0.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指出,高度外向型的厦门在出口方面所受影响最大,因为出口产品偏向原材料型和劳动密集型,受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竞争力下滑。

在他看来,出口下降,去产能任务重,2016年要完成8.5%的增长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福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指出,尽管福建制定的目标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但东部地区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并且,和其他东南沿海城市相比,福建正在加快迈向后工业时代,未来能释放出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福建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8%、52%和40%;同期全国的这一组数据分别为9%、43%和48%,广东省则为5%、46%和49%。

黄端称,福建第二产业比重仍远高于第三产业,这也意味着全省经济在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仍有很大空间。

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于伟国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福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他在报告中提及的2016年主要工作第一点,就是“要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提到,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推进物联网应用,加强“数字福建”建设应用,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

王开明表示,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福建下一步应着力调整过剩供应的行业,抓住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扮演了重要角色。

于伟国在报告中指出,福建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挂牌成立,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新业态加快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同比增长5%。

王开明指出,“双区”激发了福建企业转型升级、跨境竞争的动力,有益于提高全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下一步应继续探索,发挥解决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

而提到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丁长发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善营商环境,并不为了盲目追求GDP增长而一味吸引能立竿见影的投资。

他尤其建议政府在吸引人才上花工夫。“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福建的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福州、厦门等城市规模小,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产品、调控房价、完善医疗教育等措施吸引人才,逐步形成技术沉淀,让福建也能产生明星高科技企业。”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