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调整口径和权重 2月CPI增速已经到3%了?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若不调整口径和权重 2月CPI增速已经到3%了?

2016-03-16 08:11:55   来源:   

一、开年的CPI变化出现了怎样的疑惑点?

2016年1-2月份以来,CPI的变化引发了投资者对于通货膨胀再起的担忧。且同时,2016年的CPI出现了如下的两个技术性改变和一个异常点。

其中两个技术性改变点是:

1、2016年的CPI分类口径进行了调整;

2、伴随分类口径的调整,各个项目的权重也出现了调整;

另一个异常点是:

2016年1-2月份,特别是2月份春节期间,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食品价格出现了超季节性上涨,而其中最大的异常则体现为蔬菜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其中,蔬菜价格造成的CPI上涨并不奇怪,这在历史以往也发生过,非常典型的两次分别是2008年春节期间和2011年三季度,其中前者和本次类似,异常天气变化所导致,后者和本次差异,是当时海南蔬菜基地遭遇洪涝灾害引发供应量锐减。

但是更为重要的变化则体现在前两个技术性改变上,这导致了市场投资者疑问,CPI变化的趋势是否会遭遇改变?

在传统预测模式下,暂不提CPI的变化幅度,单纯看变化趋势,大体应该是V型,即开年高,随后一路下行到7-8月份,9月份后有所提高。

1-2月份开年高位的形态并不意外,虽然受到蔬菜价格异常影响导致了高的幅度超预期。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这种变化形态是否会伴随口径和权重的改变而发生逆转,例如是否后期一路走高或反之?

在市场分析中,也出现了一些分析,认为如果权重不变化,2月份的老口径CPI同比可能已经达到了3%,这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一些恐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分析判断,原因在于对于本次CPI的分类或权重调整没有进行归类处理,导致了简单化的将1-2月份的食品与非食品权重带入了老口径的权重测算,自然出现了过高的老口径CPI增速。

二、究竟这次CPI分类和权重调整是如何的?

我们需要厘清几个概念:

“老口径下食品与非食品”和“新口径下食品与非食品”一定要区分清楚。

例如以2月份为例,统计局发布的2月份食品环比为6.7%,非食品环比为0.3%。注意这是新口径下的食品环比增幅,如果简单的认为这等同于老口径下的食品环比增幅,并将其带入老口径CPI食品与非食品的权重(33%和67%)去计算老口径下的CPI同比增幅,自然很高,但是这确实是错误的。

以食品分类为例,老口径下,食品项目可分为16个子项目,如下:

而2016年的分类调整对上述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变化,将“11茶及饮料”和“15在外用膳食品”挪出食品项目,放入了非食品项目中。从历史数据估算来看,这两项目占据整体CPI的权重在7%附近,占据老口径非食品的权重在20%附近。

即在新口径下,食品的范围只包含了如下内容:

同时,国家统计局还新发布了一个项目“食品烟酒”,这只不过是在新口径食品中增加了一项“烟酒”(其原本在老口径非食品项目中)。

这样,经过2016年CPI重新分类后,总体情况如下:

因此会产生出这种问题,当把6.7%、0.3%的食品和非食品环比带入老口径权重(33%、67%),去计算所谓的“老口径CPI同比”时,则一定出现了异常高的同比(3%),但是这是错误的。

因为,2016年以来公布的“食品环比和非食品环比”和以前的“食品环比和非食品环比”已经不是一个口径的内容了。

三、新的口径下,如何划分新的权重?

我们以新的口径划分,依然将CPI划分为两大类:食品和非食品。目前其各自权重分别是20%和80%。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统计局一下子将食品权重从原来的33%降低到了20%(因为很多人觉得这个降幅太惊人了),而是分类调整了。

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大致拟合了如下结果:

在实际运用预测中,只需关注黄色区域,即“新口径下的食品”和“新口径下的非食品”。

但是在历史类比中,需要注意的是如下两个关系:

新口径下的食品=老口径下的食品-“茶及饮料”-“在外用膳食品”

新口径下的非食品=老口径下的非食品+“茶及饮料”+“在外用膳食品”

在进行未来时期预测模拟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历史上的“食品环比平均值”和“非食品环比平均值”,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以往统计局所公布的那些环比数据做平均处理了,你必须处理出“新口径下的食品环比平均值”和“新口径下的非食品环比平均值”。

四、预测:V型态势不变化,2.3%是年内高点

按照上述思路,当处理出“新口径下食品环比平均值”以及“新口径下的非食品环比平均值”,带入新的权重(20%、80%),则大致可以模拟出未来时期(3-12月份)CPI的同比变化趋势。

我们预测结论如下图所显示:

首先需要说明我们的预测假设:

1、对于3月份进行了异常化处理。由于2月份天气因素导致蔬菜价格异常上涨(类似于2008年2月份),因此我们加大了3月份新口径食品项目的回落幅度,基于的预期是伴随天气好转,蔬菜价格的环比也会超季节性下跌。

2、上述所采用的“新口径下食品环比平均值”以及“新口径下的非食品环比平均值”,均以2012-2015年期间为平均参考期间(中性预期),基于的假设是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行了一个潜在增长速度下行的阶段,这个时期和2012年之前的时候不可比。

3、对于下半年CPI同比变化趋势,目前不宜过于依赖,因为伴随上半年环比变化,下半年的幅度很可能被重新修正,这在历年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最终,结论如下:

1、基于上述假设预期,我们认为即便考虑到口径以及权重调整因素,CPI同比变化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大体依然是V型,开局高,而中间低,高点位置在年初2月份2.30%,低点位置大致在7-8月份。

2、在中性假设条件下(采用2012-2015年平均水平),CPI全年同比增速在2%附近,低点发生在7-8月份,在1.5-1.6%。如果假如了对于经济中性假设的修正(高于中性或低于中性),则可相应对CPI的变化幅度进行修正。

目前投资者最需要关注的是3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是否能伴随天气的转暖而出现超季节性回落,这点可密切关注高频发布的价格指数。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