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6》发布六举措维护金融稳定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6》发布六举措维护金融稳定

2016-03-28 08:11:40   来源:   

3月27日,《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6》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东航金融联合发布。

报告认为,2015年-2016年,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引发的贬值预期,使得中国经济与全球金融市场形成了双向风险传染和互溢的格局:全球金融风险和中国金融风险通过贸易、金融和信心等渠道相互溢出,形成多重反馈机制。加之经济下行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债务风险传递、货币金融条件以及风险偏好等持续内外强化,这些因素的共振和相互传染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报告同时提出了六项举措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第一,有序去杠杆是中国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环节。

第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是实现有效市场和金融稳定的唯一路径。中国应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交易规则,有序推进注册制改革,同时建立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疑似关联账户进行监控,有效防范和打击跨市场操纵行为。

第三,坚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对内平衡优先。短期内应维持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防止市场超调;中期构建更加可信的汇率制度,让人民币汇率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

第四,以金融开放谋求在全球金融稳定中的更大国际领导力。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后,通过推动SDR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更大范围使用,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改善与市场的沟通,积极引导预期。由于中国经济的地位、复杂度及其与全球经济金融的高度连通性,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对外沟通十分重要,预期引导应上升为重要政策工具。

第六,适应危机后全球大势,金融监管框架“大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