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文章指出,总理李克强上周指今年将择机推深港通,惟市场未见兴奋,因无明确开通日期,且对中央开放金融欠信心。中央推深港通已多了一重目的,就是要彰显金融开放步伐未变,振外界信心。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开通纵未有期中央重提有因
李克强上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宣布,今年要择机推出深港通,对金融市场而言,此本是好消息,惟投资者却未见兴奋,港股与内地A股市况皆随外围弱势下跌。中港股市对深港通反应不热烈,并非无因。
一方面,此因沪港通表现慢热,启动近年半以来,北上买A股总额度仅用了约一半,南下买港股交投更清淡,与市场最初预期的盛况存在落差,就算深港通开车,投资者亦忧其对中港股市的实质刺激作用,恐怕有限。且李克强昨天仍指深港通会在今年内“择机”推出,未有明确开通日期,此说法与两会期间的表述,几无分别,市场未感太大新意,遂感失望。
更关键的是,李克强去年初亦曾表示要启动深港通,结果随着A股泡沫在去年中急爆,内地经济金融动荡随后更接踵而来,令深港通声沉影寂,市场对内地金融开放进程疑虑日增。现时内地经济金融尚须疗伤,中央是否仍有心力,再推深港通等金融开放政策,市场信心明显未足。
然而,对中央来说,启动深港通,已非涉及港深股市互联互通的单一政策,其对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大局而言,实有更深意义。
彰示金融开放力振外界信心
正如李克强所指,深港通的启动,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地对外开放。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央要将开通深港通,作为彰显内地金融开放步伐未变的里程碑,表明内地经济金融虽遇不少困难,惟中央力推金融开放的决心与魄力,皆未有变。深港通除是股改政策,更背负重振外界对内地金融开放信心的政治功能。此或预视,中央仍有极高意愿,在今年内启动深港通。尤其中港股市经历去年的大上大落后,近期市况相对平稳、投资者亦不再非理性亢奋,正好是确保深港通平稳实施的较佳时机。
中央图藉深港通彰示金融开放步伐不变,对香港更是一大机遇。港府与金融业界,应更主动检视深港通应有的新意,以至现有的中港金融合作,如沪港通、基金互认等,能否降低门坎、扩大业务范围,还应积极争取新的金融业互动合作,在协助内地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同时,亦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