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52.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 难以接受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央行调查:52.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 难以接受

2016-04-01 08:09:06   来源:   

2016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物价感受指数

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25.2%,较上季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52.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1.7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57.3%,较上季回落6.4个百分点。其中,24.8%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升”,51.6%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9%的居民预期“下降”,11.8%的居民“看不准”。

二、收入感受指数

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46.2%,较上季回升0.9个百分点。其中,79.6%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较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8.4%,较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

三、就业感受指数

当期就业感受指数为37.6%,较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11.4%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3.5%的居民认为“一般”,45.1%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4.8%,较上季下降0.5个百分点。

四、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

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4.1%,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0.3%,较上季回落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5.6%,较上季回落1.6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实业投资”,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3.4%、14.7%和12.5%。

居民未来3个月购车意愿为14.7%,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居民未来3个月购买大件商品(电器、家具及高档商品等)的消费意愿为24%,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居民未来3个月旅游意愿为27.5%,较上季回升2.8个百分点。

五、房价预期与购房意愿

50.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45.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3.6%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对下季房价,17.6%的居民预期“上涨”,52.1%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6.1%的居民预期“下降”,14.2%的居民“看不准”。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3.6%,较上季回落1.1个百分点。

编制说明:

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制度。每季在全国50个(大、中、小)调查城市、400个银行网点各随机抽取50名储户,全国共20000名储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储户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储蓄及负债情况、消费情况、储户基本情况等四个方面。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ic,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iq(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将各选项的占比ic乘以相应的权重iq,再相加计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反映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程度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储户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物价“令人满意”与“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反映居民对下季物价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看不准”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物价“上升”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3.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反映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收入“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4.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反映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难以预计”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收入“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5.当期就业感受指数:反映居民对当前就业情况感受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看不准”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本季就业“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6.未来就业预期指数:反映居民对未来就业预期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看不准”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预计下季就业“好”与“一般”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