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当前我国最大的产业之一,无论从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还是从保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讲,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但从目前国内制造业发展现状来看,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且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给我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制造业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随着“十二五”的收官和“十三五”全新开局,认清新常态下新趋势,破解结构调整新难题,探索经济转型新路径,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新模式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转型升级。”上海大唐品牌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赵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发达经济体都在进行基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制造业升级竞争,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等。2015年,我国也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应对全球经济变革,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型。不仅如此,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供给侧改革,推进降成本、去产能、“互联网+”的相关措施落实。
“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进入攻坚阶段。第一层面,国家发展战略驱动转型升级提速。第二层面,市场消费升级倒逼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在此重要窗口期,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不可避免,经过爬坡过坎中国制造业步入佳境‘利好’效应可期。”赵猛说。
对于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痛点,赵猛分析指出,企业发展观念与发展方式问题仍是最大痛点。只有打破传统产业固化思维,才能更好践行“五大”理念,找到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根据调研,我们注意到已有很多企业从各自产业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方式、路径,如海尔、华为、红领等创新改革模式,就极具示范意义。
制造业转型升级将现“四轮驱动”
建立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征,是产品高端化、生产智能化、消费定制化、供应全球化。
基于此,赵猛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创新驱动”、“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和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将催生“四轮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
赵猛解释道,“四轮驱动”包括4大系统:石墨烯+、智能制造、C2M、商业模式创新。从内涵上理解,是基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特点的策略模式,是对国内转型升级较早、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经验概括,也是针对当前转型升级实践中的痛点提炼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2015年,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目标,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
由此,赵猛特别指出,新材料石墨烯因具有光、电、热、力等优异性能和高端应用与复合应用双重优势,对产品升级想象空间广阔。“十三五”时期,力挺石墨烯创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被列为战略方向。
赵猛表示,“四轮驱动”策略可以助推企业实现四个升级。一是以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为基础,利用石墨烯的添加改性功能,为产品升级提供创新空间;二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主要是智能化、数字化、机器换人,实现智造升级,提升生产力;三是以规模化、个性化订制为基础,供需模式为C2M,即厂家与用户达成生产需求,彻底消灭库存,降低边际成本,升级赋权管理;四是以产业链变革为基础,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建立新的贸易范式,实现服务升级。
“转型对中国经济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起着决定作用。”赵猛坦言,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工业全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远增长目标的必然过程,无论过程多么痛苦,多么曲折,也不能停滞不前。尤其是产业企业自身,更应该把握好机遇,迎接工业革命的挑战,加快转型步伐,实现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