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新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新问题?中国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如何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日前,来自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高管在中国人民大学就“央企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了研讨。
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跨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新阶段。目前随着我国跨国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由最初的适应和探索全球公司的价值链,逐步升级为部分引领甚至主导全球价值链;从最初的角色是世界的生产车间和组装车间,到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构建全球价值链;利用产品、技术、品牌和管理的比较优势,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吸纳当地企业或者第三国企业参加,构建我国企业的国际生态经营网络,实现以全球价值链向海外延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委员、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永胜认为,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跨国公司将建成中国企业主导和引领的全球价值链,构建中国企业的国际分工体系,连接全球企业和产业,释放中国的产能,形成覆盖全球的产业群和朋友圈。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陆红军表示,现在核心竞争力有三个特点:互联网金融;逆生长、逆周期;共享经济。
“现在谈核心竞争力,不能仅仅说盈利有竞争力,成长有竞争力,竞争模式有竞争力;不说人力资源是不行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说,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由核心外围竞争力有序构成的竞争力组合,是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