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出口出现9个月来首次正上涨,料将温和提振增长乏力的中国经济。
经济学家警告称,出口在连续数月的下滑后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春节假期后出现的季节性回升,但考虑到全球需求依旧疲软,这种上涨态势不太可能持续。3月份出口增长的另一原因是上年同期出口表现疲弱,相比得到的结果看似改善。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贸易帐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3月出口同比增长11.5%,高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4名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8.5%,2月出口下滑了25.4%。进口则同比下降7.6%,2月下滑了13.8%。3月贸易顺差从2月的325亿美元缩减至298.57亿美元,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尽管出口大幅反弹,但第一季度贸易仍相当疲软。依此不能明确断定贸易状况已经好转。
目前全球经济萧条。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4%下调至3.2%。周一世界银行也下调了这一预期,从2.9%下调至2.5%,考虑到外界对美联储加息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担忧。
曾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业如今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2012至2014年出境货物平均增长7.5%后,2015年下降了2.8%。2月份公布的一项商务部调查显示,汇率波动、全球需求疲弱、融资问题、成本上升均是出口疲软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沿海省份的工厂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600美元,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两倍。
总部位于中国东北、生产松子、南瓜子和其他农产品且产品主要出口至北美地区的产商国丰贸易公司(GuofengTrading)已转向采用自动化技术,只为在需求疲软且成本升高的环境中获得一线生机。该公司总经理马倩娟表示,由于形势欠佳,这个行业中已有很多大公司破产。
她表示,国丰公司以前每天生产5吨加工食品,需要100名工人,但自从使用更高效的机械设备后,现在每天只需30人就能生产10吨食品,不过这一策略也有其局限性。
她补充说,尽管人民币贬值,但该公司仍受到巨大冲击。产品价格再低,也吸引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客户。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为25年来最低水平。尽管有迹象显示政府支出和信贷放松正逐渐对经济放缓起到缓冲作用,但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4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7%,官方数据将于周五(4月15日)公布。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一在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虽然近期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向好变化,但国内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阻力,需要消化工业过剩产能,简政放权以帮助稳定增长。
汇率的剧烈波动沉重打击了口企业,不过最近几周人民币汇率已经企稳。由于资本外流规模达到纪录高位,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年初人民币持续贬值。
政府加强资本管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外流,但资本外流依然值得担忧。经济学家们指出,中国内地从香港的进口与香港对内地的出口之间的数据差异说明一些企业虚开发票将资本转移至境外。
经济学家们表示,在中国总体进口持续下滑的背景下,1-2月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同比增长89%,3月份同比猛增116%,表明资本持续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