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们高喊“多头大军已经碾压式入境”之时,债券市场却愁云密布。
经济出现越来越多好转迹象,信用违约炸弹一个接一个爆发,大宗商品全面回暖,楼市稳定下来后股市连续走高站上3000点,这些消息对债券交易员来说都是煎熬。
最近1-2周,债市出现了调整,10年国债、金融债券上调幅度在10-15个bp。根据最新的成交价格,10年期国债现券(15附息国债23)报2.9375%,较1月中旬大幅走高。信用债上行幅度更大,最近几天部分成交甚至达到估值之上15bp。
市场对债市接下来如何走也存在相当大的分歧。
悲观的空头
先来盘点下近来出现的违约事件:
4月12日,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告称,子公司下属公司有3662万元船舶融资租赁款违约。
4月10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公告称,168亿债务融资工具今日起集体暂停交易。
4月5日,东北特钢规模为10亿元的超短融债券“15东特钢S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这是继3月27日一笔短融违约后出现的连续违约事件。
华创证券分析师吉灵浩在报告中警告,信用债的持续调整,近期已经开始导致部分产品出现赎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短时间内信用债面临的压力都难以出现明显的缓和,信用债的调整可能才刚刚开始。
持有人出于风控的考虑必然会大规模赎回,市场的调整可能最终演变为赎回压力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而信用债相对利率债来说流动性较差,一旦出现信用风险事件更是难以抛掉,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可能倒逼机构不得不抛售利率债以换取流动性,进而引发利率债的调整风险。
本周资金面已经开始逐步收紧,未来几周还将面临更大的资金面压力。一旦市场风险转化为流动性风险,信用债和利率债可谓唇亡齿寒,都难以独善其身,因此信用债市场的调整对利率债的压力同样需要高度警惕。
对债市更大的压力或许来自经济的向好预期。随着越来越多宏观数据的好转,市场看多情绪逐渐浓厚,国泰君安甚至判断经济可能进入U型复苏。
光大证券分析师徐高直接指出,债券牛市大概率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年将是债市的调整之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由也是,目前对经济增长短期复苏的前景至少在国内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对债牛带来最大威胁的并非经济短期的复苏,而是许多人并未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的经济增长长期拐点的到来。
而从宽松方式上来说,光大称,今年的货币宽松对债券市场是不利的,是刺激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等同于给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堰塞湖”泄洪,反倒会对债券收益率带来抬升的作用。
多头逻辑
在今年年初全面看多的国信证券并不怎么认为。其虽然看多一季度经济增速,但对二季度经济和通货膨胀依然看下,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向6.5—6.6%水平靠拢,而单月CPI则回落到2%以内。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还提到,为市场对短期通胀和经济改善的担忧都已经包含在收益率之中,除非周五的经济数据超预期改善,债券市场不会有大的风险。如果经济改善低于市场预期,那么在价格大幅上行和经济改善预期被证伪的情况下,收益率也会顺势下行。此外,CPI低于预期,也为货币政策的放松留下了空间。
至于上述提到的违约风险,国信证券分析师董德志表示:
对于供给侧改革条件下的信用风险处理,我们更认同债务重组的模式,而不是硬着陆直接违约的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下,更多的是针对非标准债务的处理,例如非标、贷款等,而难以涉及到标准债券的伤害,如果标准债券不具有实质性违约风险,则引发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则更微乎其微。
“在宽货币基调下(代表指标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无上行),长期利率上有顶,而利差极值位置是10年金融债券超过7天利率130个基点(这个规律只在2009年经济基本面强势复苏时期出现过,其他均无背离),即对应10年金融债券顶部位置在3.5%附近,10年国债利率顶部位置在3.0%附近。”董德志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