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家僵尸企业三年累亏1674亿 重组有望获新生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159家僵尸企业三年累亏1674亿 重组有望获新生

2016-04-22 07:50:16   来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动能转换困难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转型升级将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年不仅是供给侧改革全面施行的一年,同样也是国企改革的落地之年,对于一些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僵尸企业”而言,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重组整合或将成为其脱困的“良药”之一。

据新时代证券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资本市场上的并购交易数量约达6220家,涉及的并购交易金额约为2.7万亿元,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涉及金额均远超历史。另外,在2015年涉及的并购重组配套募集资金规模也达到1481亿元,约为2014年427亿元的3倍。

“并购重组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同样也是这两年资本市场上的大热点。透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到,随着近两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数量的激增,可以说,2014年、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数量大幅增长的趋势还是较为明显的。”新时代证券副总裁万勇在4月20日举办的“创新驱动与资本引领高峰论坛”中表示。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截至4月16日,在1969家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中,159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数,累计亏损金额达1674亿元并大多集中于传统的钢铁、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的影响。整体来看,由于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僵尸企业”中占比较大,因此,“倒掉一批、卖掉一批、重组一批”或将成为“僵尸企业”的脱困良方。

另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僵尸企业”来说,如何做好出清工作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还是要按照政策的指导,通过市场化手段也就是兼并重组等方式来逐渐化解。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