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刚刚发布的4月份民生新供给制造业综合指数为46.9%,较上月提高了3.3个百分点,已连续两月较大幅度回升。民生新供给中小企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4.2%,较上月提高4.1个百分点。
对此,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由于稳增长措施持续发力、供给侧改革逐步展开,4月民生新供给中小企业指数双双持续强劲回升,尤其是制造业指数已经回升到了近一年以来的高点,而非制造业指数也已经恢复到了半年以来的高点水平,预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已开始显现。
贾康指出,从企业经营指数、设备利用情况、从业人员指数及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全面持续回升的态势来看,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复苏的势头相当强劲,且多项指标均达到了近一年以来的高点。特别是产品销售价格指数本月已经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企业盈利指数也触及了荣枯线,表明制造业指数在不久未来回调至荣枯线附近的可能。
当然,“4月份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小幅提升,而对未来6个月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与4月份指数持平,”贾康认为,这表明企业对未来的信心仍偏向谨慎,需要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呵护”和供给侧改革措施的持续落地。
非制造业方面,企业的资金状况全面改善,其中经营现金流指数、总体融资成本指数均已回升到50以上,但获得银行贷款占总融资比重却小幅下降,其中以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最为明显,在贾康看来,这表明货币政策的支持作用虽然正在持续显现,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尚需更多倾斜。
针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均小幅回升,贾康提醒,这表明央行近期采取的“补水”政策的必要性。
“只要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相关措施不断落地,未来我国经济完成探底企稳后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复苏的前景,应是较为积极的。”贾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