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22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召开发布会介绍2016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回答有关化解过剩产能问题时表示,职工安置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具体的安置渠道概括起来是四个一批:一是内部安置一批;二是转岗就业一批;三是内部退养一批;四是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摘录:
记者:
刚才您也说到了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压力很大,社会也很关心,因为化解过剩产能导致的下岗失业人员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资源省份和大型企业。我想请问人社部有哪些措施来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他们的就业是不是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谢谢。
李忠:
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其中职工安置问题又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作出了专门的安排。我们部里对这项工作也有一些具体的安排。总的考虑就是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多渠道、多方式安置职工,保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平稳进行。具体的安置渠道,概括起来是四个一批:一是内部安置一批。就是对需要分流的职工不是简单的推向社会,而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技术、设施、场地,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来帮助在内部实现分流安置。我们也会综合运用稳岗补贴、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等政策给予支持。
二是转岗就业一批。对确实需要转岗就业的,我们将其纳入就业扶持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包括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岗位或自主创业。
三是内部退养一批。对于年纪比较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再就业确实比较困难的职工,允许他们进行内部退养,当然要本人自愿,企业同意,通过签定协议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如果这期间企业主体已经消亡,可以采用社会托管、代发代缴的方式实行退养,等他们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退休手续。
四是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对有些职工,特别是一些大龄的职工,再就业确实比较困难的,还有一些零就业家庭,我们通过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我们也会做好服务,通过一对一建卡的方式来保证他们能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