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三足鼎力,成为中央企业转型发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支撑。”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邓志雄在第34届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上说。
首先,深化改革是中央企业转型发展的推动力。邓志雄说,改革是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和效益,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央企业改革必须着眼于企业制度创新,在集团公司层面积极探索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的同时,生产业务单元和投资项目应大力探索应用有限合伙等新型企业制度,实现资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力。
其次,科技创新是中央企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邓志雄认为,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原始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乏、部分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亟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邓志雄认为,一要推动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二要积极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平台,依托优势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形成若干产业创新平台,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三要大力推动双创。建设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吸引国内外创客、极客开展双创合作,加大创新投入。转换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再次,国际化经营是中央企业转型发展的带动力。邓志雄提出,企业应围绕国际化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走出去的水平。具体有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是不断完善三高技术,强化七路建设优势。邓志雄说,应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抓手和平台,进一步发挥在七路建设方面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实践,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要以设施联通推动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刺激当地投资和消费需求,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二是全面提升对外合作水平。邓志雄提出,要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加快推进建营一体化,建设一批海外合作园区,深化国内外技术、业务、市场、资本、人力等多维度互利合作,带动国内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积极开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并购,获取技术研发、营销网络、品牌、人才等资源,弥补国内短板,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三是推动走出去模式创新。以优势企业为核心,遵循商业原则和国际规则,搭建优势产业合作平台、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平台、商产融结合平台和跨国并购重组平台,联合出海、抱团发展,形成集群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