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合作潜力大创新领域是合作重点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中日经济合作潜力大创新领域是合作重点

2016-04-26 14:00:29   来源: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日本亚洲经济知识交流会联合主办的第34届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4月21日—22日在西安举行。在交流会讨论环节,中日专家聚焦创新话题,共论创新趋势。

与会专家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创新也正在或已经成为各自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尤其在开放型创新上,中日应加强合作,积极进行文化融合,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

“中日之间的开放和合作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强支持和引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认为,当前,中日都处于结构调整时期,创新成为重要动力。多年来,中日的科技合作形成了多渠道、政府和民间并举的局面。一方面,在市场引导下的中日企业间的技术引进、转移和合作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能源和环境等方面进入新阶段。

吕薇说,新形势下,中日的产业技术合作具有较大空间。特别是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电子商务、老龄产业和高新技术等新领域,中日将有更多合作机会。除此之外,中日企业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部分装备领域,尤其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包括中国市场。

地球产业文化研究所顾问、前通商产业省事务次官福川伸次在发言中说,过去的技术开发和革新都是以制造为中心,今后应该把人的价值和能力提高作为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去关注。他说,为了提高人的能力,物联网和其他的信息相关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教育手段也越来越新颖,还有文化活动,这也是创新当中要考虑的。

瑞穗综合研究所调查本部部长代理、市场调查部部长长谷川克之表示,创新要更加立体地考虑。在创新过程中会出现企业或业务的优胜劣汰,在此过程中有新的公司、新的投资产生,而生产效率也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市场健全且公平地竞争,以及健全的监管体制。

交流会上,中日专家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尤其注重技术创新,然而仅仅进行改善性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跳出企业框架,借力外部资源进行创新。民营企业代表对此有更多“共鸣”。

日立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森田守在发言时说,不断发展的业务和投资领域需要不断更新,通过创新实现业务发展。研发投资、治理是不能有效推进创新的,关键是开放性,不仅自己公司开放,而且要与其他公司、行业合作。要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创新带来改变。

艾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环球事业本部部长丸山孝一在发言时表示,革新是提供新的服务,对IT企业而言应重视技术人员,尤其是特定领域有特别深厚知识的工程师,要尊重他们想做的事情,让他们有自由想法能去工作。所谓革新更多是改善型的。

“革新是技术人员自己充满自信,然后在周围人支持下,丰富创造力前提下创造出来的服务。IT领域的创新不仅仅是这方面,还需与更广领域革新结合在一起。”他说。

此外,丸山孝一还认为,外资企业放松监管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这样是支撑成长的。中国政府应不断放松监管。

说到放松政府监管,交流会上,有日方专家想了解中国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金贤东对此回应说,中国本届政府目标之一是减少审批事项三分之一,这一目标在三年时间里已经提前完成。过去三年,政府的定价项目减少了80%,该属于市场的划给市场,属于地方的划给地方。商事制度改革设置企业的条件也在减少。清理了中介服务事项。尽可能地为微观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环境。

艾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技术总括部部长李天一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建议,要给企业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刺激企业创新潜能。同行业、跨行业的中日交流,在这个层面上可以碰出火花。中日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促进创新,改善创新。

“我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左右,到日本生活了十二三年了,我的感觉是我们并不一定都是冲突的,很多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促进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从零做到一,还有从一做到十的创新,日本人把这种创新叫做改善。丰田做为日本一家代表性的企业,它一直做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改善性的东西,我们可以从中来实现中日之间共通的工匠精神的探讨。”李天一希望今后能继续借助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这个平台,把中日之间包括企业家的想法作进一步沟通。

交流会上,两国专家讨论热烈,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抛向对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提出,中国经济和互联网正在深度地融合,日本的互联网经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那么,日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建议?

李天一认为,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方面,日本开始得比中国早,现在不管是规模还是后劲,中国是在赶超的阶段,包括有很多B2C业务,中国可能已经完全超越了日本。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电商能够对传统的百货商店、传统模式造成很大冲击的原因。反过来讲,日本传统的店铺模式经营已经进入到一个极致的阶段了,在购物体验、感官、服务到位方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和电商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是一种错位经营。简言之,虽然中国在电商规模发展上超越了日本,但是对商业的理解上还有很多需要跟日本企业沟通和学习的地方。

与会专家表示,日本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作、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同时,中国为日本的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市场。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为中日创新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虽然当前两国经济都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坚持创新发展,切实推进创新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就能有效应对挑战,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