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新加坡经济学家黄朝翰4月23日《海峡时报》发表题为“为何中国不会调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章。文章认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人均名义GDP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门槛,最晚至2030年,中国肯定能成为“发达经济体”。
据和讯网了解,“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7400美元。而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的归类,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4126-12735美元之间,很显然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但对于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实现人均GDP的快速跳跃通常很难。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被一些国际媒体刻意夸大渲染,看衰中国经济,认为中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看法是不客观的。对此,黄朝翰指出,中国所谓的“减速”实际上非常温和,慢是针对中国历史增长来说的。中国还有很多手段可以用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依然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经济放缓主要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结果,这个过程是良性的,可以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针对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表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开幕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此外,黄朝翰在文章中指出,中国要经历多长时间成为发达国家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中国要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发达国家”标准;二是取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人均名义GDP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门槛,最晚至2030年,中国肯定能成为“发达经济体”。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完备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有些部门、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经济结构不断完善,质量大大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很大加强,为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黄朝翰所言,中国经济虽然面临困难,但也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如果中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他发展中国家就更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