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量宽比美欧还宽松 所谓的繁荣能走多远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中国式量宽比美欧还宽松 所谓的繁荣能走多远

2016-04-27 09:13:54   来源: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撰文指出,如果没有用严格的税收政策对住房的投机与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要说这流入房地产的3万亿以上的资金是流入实体经济,是说不通的。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成了一个投机炒作严重的市场,特别是今年的一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已涨了十几年,从来没有经历过周期性调整。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从上周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来看,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元。其中,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67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

中国式量宽比美欧更宽松

这两个数据均创历史最高的水平,比2009年过度信贷扩张的“4万亿”的概念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中国不会实行欧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也没有量宽松政策,但实际上从量的信贷扩张看,中国不仅有量宽,而且比欧美的量宽更要宽松,只不过是中国式量宽松而已。

从一季度中国信贷过度扩张的结构看,扩张最快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企业债券。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0.8%,企业债券占比18.8%,两者占比为90%以上。而这两个方面的信贷扩张之所以会如此之快,占整个社会比重这样高,最为核心的是中国央行一而再再而三的降准降息,让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所以,有门路的企业一定会借助低利率大量向银行贷款。

而企业债券快速增长也在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准入降低及金融市场利率降低,一些内外债务过高的企业纷纷进入债券市场,用当前低利率的企业债券融资来置换以前的过高成本的融资及外债融资,而使得企业债券融资出现历来最快增长。

资金流入房市无助实体经济

今年一季度总的融资规模增长这样快速,增幅达近30%,银行贷款的增幅也达到20%以上。按照央行说法,尽管今年一季度的融资增长很快,银行信贷增长创造了历史以来最高水平,但这些资金都流入了实体经济,市场根本就不用过多担心信贷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

但这里不仅要对“实体经济”有个重新的界定,不要说银行的贷款是企业个人借了就流入实体经济,而是要看企业和个人借了这些资金在干甚么。

从资金的流向来看,今年1至3月份无论是银行市场还是其他融资市场流出的资金基本上都流入了房市。如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1,992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内地贷款6,226亿元,增长6.5%;其他资金14,007亿元,增长30.4%,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主要是住房预售款和个人按揭贷款)7,882亿元,增长25.9%;个人按揭贷款4,670亿元,增长46.2%等。也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的资金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与银行贷款有关。

如果没有用严格的税收政策对住房的投机与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要说这流入房地产的3万亿以上的资金是流入实体经济,是说不通的。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成了一个投机炒作严重的市场,特别是今年的一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已涨了十几年,从来没有经历过周期性调整。

只要市场预期价格还会上涨,再加上政府各种救房地产的信贷及税收优惠政策,这时住房投机炒作者不利用金融条件把房价疯狂炒作根本不可能。这就是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的疯狂上涨的根本原因所在(一季度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一线城市,平均房价同比分别上涨了31%、26%以及74%)。

而且从一季度住房的销售面积增幅不及住房销售总额增长一半来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完全是建立在价格疯狂上涨的基础上。

忧债务杠杆高华信贷评级降

还有,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之外的融资之所以增长十分快,不仅在于房地产市场成为最后的接盘者,也在于不少内地大型企业能够借到低成本的资金,然后把这些资金流入融资市场。

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加了,但民营企业不仅没有增长,反之在下降。因为,目前民营企业看不到实体经济前景而不愿意增加投资。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主要在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而对其他方面前景同样不看好,所以,尽管这些国有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低成本的融资,但是他们更多的不是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金融市场。

今年3月份,国际信贷评级机构都把中国的主权债信贷评级为由“稳定”降至“负面”,原因并非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信心,也不是对中国经济不了解,而是担心中国政府投资比重及债务杠杆过高,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在再平衡过程中较预期要缓慢。尤其是当前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完全是通过这种过度信贷扩张所造成的繁荣,能够走多远,国际市场都十分质疑。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