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卿:金融业应该从自我循环向服务实体经济转变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尹中卿:金融业应该从自我循环向服务实体经济转变

2016-04-29 08:34:04   来源: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快金融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4月2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还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我们必须看到,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流动性过快增长、杠杆率连续攀升、金融市场投机盛行、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急剧增加、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尹中卿强调,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

《21世纪》:你认为现在金融行业存在哪些主要风险?

尹中卿:首先是流动性过快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规模越来越大。截至今年3月末,M2余额超过140万亿元,比2008年底增加近两倍,M2余额占GDP比重由国际金融危机前100%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00%以上,为我国1998年有数据以来最高水平。

其次,杠杆率连续攀升。大量金融资产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并没有有效流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加杠杆,交易所债市杠杆率屡创新高。许多地方政府债务率突破100%的警戒线,近来一些地方政府迫于债务限额约束又形成大量“表外债务”。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企业三角债、多角债、连环债增多。今年以来借新还旧、兑付困难的企业进一步增加,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中也出现了一些高杠杆操作,公募债券已发生多起实质性违约事件。

第三,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急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在金融行业不断显现,不良资产余额上升较快,并呈现由点到面扩散蔓延态势。一些担保圈企业出现集体逃废债务倾向,部分企业脱保、拒绝代偿。

《21世纪》:你如何评估上述金融风险的后果?

尹中卿:这意味着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在流动性总量偏大的同时,股市、债市、汇市、期市剧烈震荡,金融风险因素不断积聚。随着金融体系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同金融市场之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联结日趋紧密,跨市场交叉性传递风险明显加大,非法集资和非正规金融等外部风险向金融业的传染蔓延加剧。今年以来,债券、网贷违约现象明显增多,违法放贷、企业骗贷、恶意逃废债务案件多发,E租宝、金鹿财行、中晋资产等平台风险集中暴露。对此如果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酿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

《21世纪》:如何防范上述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尹中卿:首先,守住底线。现代金融机构种类多、经营规模大、交易频率高、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金融很容易周期性地制造泡沫,每一次泡沫破裂都会给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深深伤害。当前经济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综合施策降低杠杆率水平,允许商业银行以债转股方式持有企业资产和股权,对高杠杆率、经营有前景的企业实施债转股,大力发展股权投融资。要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大对违法举债担保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防范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逐步向社会投资者开放不良资产转让市场,适当减轻处置不良贷款的税费负担,妥善处理企业破产案件,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其次,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对等话语权,金融消费者在金融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对提升金融消费者信心、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引导金融资金

服务实体经济

《21世纪》:从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来看,你怎么看待二者的关系?

尹中卿:金融原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它一经出现就有了自己的特性。金融处于利益分配链最高端,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大量金融资本很容易从实业中游离出来,与产业资本争夺利益。金融具有很强的获利能力,金融行业往往被视为最高级职业吸引青年才俊,与实体经济争夺人才资源。金融也最容易助长投机之风。在金融投机盛行的年代,人们不再重视实业大王,而是推崇金融大亨,严重侵蚀产业文化和实业精神。

近年来很多产业资本转身资本运营,一些企业家退出实业、放弃产业,搞起了资产管理和虚拟经济,以钱炒钱,以钱赚钱,资金脱实向虚加剧,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以解决,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趋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金融发展也与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密不可分。如果金融市场投机交易过度膨胀,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实业部门和产业资本渐行渐远甚至凌驾于产业发展之上,便会造成金融自我循环,形成泡沫经济,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冲击和严重损害。

《21世纪》:如何通过改革措施,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尹中卿:首先,引导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体系,吸引全社会的沉淀资本通过股票、债券、票据、金融衍生品进入实体经济,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要着力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全面清理金融自我服务业务,限制金融机构自营交易特别是衍生品交易,实现金融行业从自我循环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增强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创业创新领域倾斜,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其次,发展普惠金融。近年来一些金融创新过多考虑为社会强势群体服务,对社会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金融支持不够,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降低服务门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优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金融发展机制和发展环境,重视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性与差异性,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得必要、及时的基本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高渗透率。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加快清理金融服务中一些项目收费过高的现象,推进小额贷款、小额现金收付、小额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为“三农”、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