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预托证券市场再有一名成员败走——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于本周四称,董事会已批准其撤销在香港的上市地位,在申请获得港交所批准后,公司的香港预托证券HDR将于7月28日起退巿,最后交易日为6月27日。
多数内地投资者也许还不大熟悉“预托证券”,因为内地市场暂时还没有这个投资品种。所谓预托证券(DepositaryReceipt,简称DR),是指外国企业把部分股份交给某个市场存管机构托管,再经这一市场存管机构发行票据并在本市场交易所买卖,以此来避免和降低本市场投资者和机构直接投资于海外市场的风险。
顾名思义,所谓香港预托证券,即HDR,指的是在香港市场推出的DR,其历史可以追朔到2008年,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周文耀在其撰写任内第二份“三年计划”中,提出引入HDR机制的建议。其原意是想改变香港因新股主要来自于内地、国际化程度稍显欠缺的情况,希望以香港预托证券的方式吸引更多海外公司来香港上市。
据了解,如果外国上市企业不获准或不想在其它市场设置股东名册,就可以选择以预托证券的形式到其它市场上市。由于HDR上市并不涉及发行新股或配售旧股,因此外国公司以HDR形式到港上市主要是可以获得在港股市场的上市地位,以此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为日后拓展当地市场做好铺垫。
市场资料显示,在淡水河谷赴港发行HDR之前,除了已于巴西上市外,还在纽约、巴黎、马德里等市场有预托证券交易。淡水河谷HDR在香港上市前夕,公司总市值达已高1.3万亿港元;赴港上市后,按照市值计算,市值体量仅次于当时的建设银行、中移动及汇丰控股。另外,公司HDR来港上市当年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超过30%的收入来自于中国市场,因此,当时市场评论普遍认为,淡水河谷赴港上市是“相当合理的选择”,其HDR挂牌也成为当时外界看好港交所未来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淡水河谷是在港股上市的首只HDR。当时是以介绍形式在港交所挂牌,其交易方法与普通股票基本相同,投资者只需留意每份预托证券等于多少股正股、存管协议有关股息收费以及股东权益资料等信息即可。
因此,这次淡水河谷宣布退出香港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并不一般,凸显出香港HDR市场长期交易清淡、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减弱、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受到影响等多方面问题。有市场人士指出,由于机构投资者可在相关上市公司的第一上巿地直接进行股份交易而无需通过HDR,再加上近年来港交所在推广HDR业务方面力度相对较小,因此香港HDR巿场一直未能吸引大客户、大资金进场参与。
以淡水河谷HDR为例,其报价由挂牌初期的230港元跌至近期的40港元左右,累计跌幅超过80%。由此可见,长期交投不活跃、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交易,甚至被其他众多如同耀眼明星般的活跃个股的光影所掩盖,是淡水河谷HDR决定退出的主要原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淡水河谷HDR并非首例,此前,同样以HDR形式赴港上巿的日本金融公司思佰益,在挂牌三年后已于2014年申请退巿;那么,在淡水河谷HDR完成退巿后,香港HDR市场将只剩下高档奢侈品牌COACH和日本零售商迅销这两家公司继续以HDR形式在港股市场交易。
如此一来,香港HDR就变得犹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与HDR相比,ADR,即美国预托证券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参考和借鉴。美国预托证券的证书、过户和交收过程都与美国证券相同;与直接交易外国股票相比较,由于美国预托证券价格资料齐备、交易费用较低、股息派发及时,加上有些美国投资机构不获准投资于非美国证券,却可以投资于美国预托证券,因此许多投资者更愿意选择美国预托证券。由此,ADR市场既扩大了的国际认受性和知名度,又为美国资本市场争夺话语权、定价权奠定了牢靠的基础。君不见,隔夜美股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其他市场的神经,其中,诸如汇丰控股、中移动、长实等在美股上市的港股ADR,其隔夜的表现更是成为次日左右港股大市乃至亚太区各主要市场走势的一大风向标。
众所周知,港交所是香港资本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最前线,港交所长期坚持走国际化发展路线,以行政总裁李小加为首的高层更具备与内地及海外市场均保持良好关系的优势,这有助于港交所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空间。由此可见,HDR完全有理由、有条件可以像美国预托证券ADR一般,为香港资本市场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重要推广作用和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