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低迷之际,“拼经济”重新成为各国重点,尤其在2008年之后,如此长期低迷使得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多数没有回归金融危机之前水平。印钞刺激经济,开始不再成为异端邪说,甚至成为主流宣讲话语之一。从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到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勋爵等,都越来越公开地表达这种观点,后者甚至在其新著《信贷与魔鬼》中强调为了摆脱过去政策失误造成的困境,中央银行可发行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在分析印钞是否有效之前,我们应该区分印钞的种类。到了20世纪的今天,基本上所有中央银行就逐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印钞者,那么美联储之类主流央行在金融危机之后是否如外界宣称的那样在大手笔印钞?是又不是。首先,我在《印钞者》强调应该区分两种类型的印钞,一种是津巴布韦式的印钞,相当于直接印钞给政府花,这是直接地掠夺民间财富,会造成巨幅通胀;而一旦有通胀,政府税收也会马上随之贬值,印钞所得收入会陷入一个螺旋式的下降,这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必然是恶性通货膨胀。另外一种类型的印钞,我称之为美联储式的印钞,就是中央银行同时扩张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与负载两端,与商业银行之间进行一个流动性的等价置换;它不摊薄单位币值,但是影响准备金的数量,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货币宽松有更多的调控能力。
通过历史的经验,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津巴布韦式印钞是恶劣而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那么美联储式印钞效果则复杂得多,目前最明显结果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大扩张,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从8000多亿扩张到四万多亿美元。对于经济而言,美联储式印钞有什么影响?存在三大影响,首先,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并没有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其中中国资产价格可能会出现局部上涨,但整体而言通胀是不高的。其次,经济增速还是没有完全恢复,还在萎靡不振的状态。这其实也不那么意外,有一些研究也提示,像这种比较大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的恢复时间是要花上比预计的长很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危机之前应该有的状态。最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在加剧,这也源自在各大中央银行各类创新政策之下,市场其实有点无所适从。现代经济本来就容易波动,但是金融危机之后这种金融市场的动荡在加剧。
我们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时代,可能金融危机成为常态,没有危机反而是不正常的,这个时候其实就意味着中央银行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出现一场危机,我们也只能指望中央银行来救赎市场,但同样值得指出的是,往往很多危机是因为中央银行的某些作为或者是不作为而造成的。
问题还在于,央行政策甚至不止步于各类量化宽松,现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等主流央行开始迈向负利率。欧洲的负利率债券在过去一两年增加很多。这其实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货币政策能不能影响经济?又或者说,印钞者们或者说中央银行,是不是万能的呢?其政策对于经济是否有决定性影响呢?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的危机时刻是有帮助的,但在危机后恢复过程中,对于经济的恢复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其实全世界是在探索的过程之中。或许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所言,中央银行更多应该扮演经济繁荣的刹车角色,“像当派对进入高潮时要取走大酒杯一样,免得玻璃碎片满地,一地鸡毛。但当金融恐慌气氛蔓延,流动性开始消失,中央银行应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也正因此,当经济繁荣时刻,央行可以刹车,甚至当流动性消失时刻,央行可以成为最后贷款人,但是当经济低迷的时刻,央行是否可以成为“推动绳子”的人呢?我认为可能很难。中央银行能够控制或者影响短期利率,但是同时中央银行无法决定民间信贷的意愿,因为民间的信贷意愿不仅取决于利率水平,也取决于预期回报和风险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当预期回报降低的时候,其实信贷意愿是非常低迷的,像低利率或负利率这种手段,央行是希望能够加大大家信贷意愿,但这是以推的方法去推绳子,其实是难以推动经济前行的。可能对于汇率的改变会有一些作用,但是对于希望实体经济去增大信贷意愿,其实帮助并不是非常大。
无论中央银行还是货币,在今天角色已经发生变化,而且这两件事都是非常复杂。伴随着当前印钞者们进行了那么多前所未有探索,对于各类政策,其实更要更谨慎地来评价。这也令人想起马克思的俏皮话(其实这句话只是因为马克思引用而广为人知,最初版本是来自于19世纪的一个议员),那就是“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