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宽松政策是美国国内经济以及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到2012年底,美国已实施了四次量化宽松。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促进经济复苏和价格稳定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去多副作用,其中一项就是加剧了美国社会贫富分化。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表示,货币政策激发了社会不平等。货币政策需要重新转向,更好的将资金引入经济,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斯蒂格利茨表示QE等政策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仅让社会最富裕的阶层获益。他表示:“核心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能否获得融资,资金是否流入实体经济。如果你持有很多股票,那股市泡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是美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你的股票持仓很小,股市上涨让你感到开心。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的股票有最富裕的1%的人口持有。”
目前,多国央行正寻找更多的政策工具来支撑经济。甚至有人提出“直升机撒钱”这样的措施来将钱直接交到消费者手中。斯蒂格利茨指出,负利率政策很可能适得其反。他说:“负利率的危险,如果你不能非常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其将损害银行系统。如果其损害了银行系统,银行将提供更少的信贷,这对企业的信贷流毫无帮助。”他表示,美联储仍有大量工具可以动用,其货币政策本可以起到比现在更大的作用。
根据一份美国人口统计局调查报告,自1967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已上升18%,虽然最近几年有所放缓。斯蒂格利茨说:“金融条例允许掠夺式贷款和滥用信用卡现象存在,这使得资金从底层被转移到顶层。破产法也为派生物提供了优先权。”收入不平等是经济更快增长的副产物这一观念正被灌输给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但该观念是错误的。他说;“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增长快于1980年以后,但当时的不平等性却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