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兴市场生产成本攀升,全球工业布局重新进行配置,收缩了范围。与割裂相反,这种格局重塑过程被法国外贸银行称之为“价值链去分割化”(de-segmentationofvaluechains)。
新一轮工业生产格局的重新配置过程取决于劳工、能源等生产成本,也与地理位置和当地劳工法规有关。
总体来说,南亚、中欧、西班牙、墨西哥是这一轮工业格局重塑过程中的获益者。而那些没被选中的国家和地区则将被迫加大对国内经济的依赖,居民生活标准会在相对低位。
目前的工业再配置过程与以往的趋势恰好相反。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工业化的趋势是“价值链分割化”的过程,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组建被割裂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量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工业生产的全产业链过程。比如,一部手机的显示屏、芯片和耳机等零部件和配件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经济学家PatrickArtus发现,金融危机之后,传统的工业生产分散化的态势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从分散到多个地区,转向集中到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生产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转变,主要是三大原因所导致的:
1、新兴市场生产成本大幅增长,这给该地区的生产造成了阻力。中国就是其中的典型。(见下图)
华尔街见闻曾援引咨询公司韬睿惠悦(WillisTowersWatson)的报告称,中国各行业基本工资比印尼高出5%-44%,而印尼已经是东盟劳动力成本最高的国家了。
2、工业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滑,也就没必要将生产中心分散在多个地区了。
3、运输成本攀升的预期也使得工业生产布局开始收缩。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可能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那么,新的工业生产集中地是不是合适,要看哪些条件呢?
1、生产成本。中国是个反面例子。在欧元区内,西班牙的成本竞争力从2009年开始出现提升。从区域来看,中欧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西欧;南亚的劳工成本优于中国;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此外,生产成本还包括能源成本,美国的能源成本尤为低廉。
2、地理位置。比如欧元区,那些远离重要经济体的外围国家的地理优势就相对较低。
3、劳工法规。显然,工业主们更加青睐足够灵活的劳工法律法规。
因此,法国外贸银行认为,基于上述考虑,产业再配置将集中在范围更小的国家和地区内。他们认为,墨西哥、南亚、中欧国家、西班牙是这一轮格局变动的受益者。
相对来说,像中国这种失去以往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国家,其在全球生产过程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更加依赖国内服务业,预计其经济增速和国民生活标准将在长期时间内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