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如何让改革落地生根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吴敬琏:如何让改革落地生根

2016-05-09 08:52:37   来源:   

吴敬琏先生出生于1930年,今年虚龄已经87岁了,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在中国经济学界,他被称之为“吴市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对诸多经济学人乃至于普通民众来说,吴敬琏都是一杆旗帜,他的话语一不小心总是充满争议,比如十余年前的“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时至今日,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依然不尽如人意。针对中国当下的经济难题与改革方向,《首席对策》日前独家专访了吴敬琏先生。

吴先生在专访时的诸多意见发人深省,他坦言:有一些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不衔接,执行部门有点慢,要防止改革流于“空转”,助力中国经济走出困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地攻坚:一,防止改革流于“空转”的关键是注重顶层设计与上下贯通;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调结构”;三:转型阵痛难以避免,应当普惠性减税;四:证券市场繁荣的根本是企业盈利的改善,沪深交易所机制上应当竞争市场化;五: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应当从增加投资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六:城市化应该是市场主导的城市化,而不是扩大规模摊大饼.

关于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吴敬琏认为,之所以推出它,是由于误用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框架去分析长期问题,最终导致投资回报递减、杠杆率不断推高和资产市场泡沫生成的情况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应当从供给侧寻找原因和应对方略经济。吴老强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应当从增加投资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至于当前中国的应对方略,吴敬琏认为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改革。重点在于:要在稳住大局、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集中主要力量推进改革,建立能够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机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同时,改革转型的阵痛难以避免,因此吴敬琏也建议要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例如,妥善处理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隐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停止对没有回报或回报过低的项目的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停止“刚性兑付”,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重整,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鼓励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兼顾保障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

此外,结构性改革也需要辅之以短期政策,例如运用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应当发挥辅助作用,以便维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具体而言,实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但“去杠杆”还应当是总的方向;运用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应当指向发挥企业积极性的方向,例如普惠式的降低税负。

注重顶层设计上下贯通把改革落到实处

一财记者:我们看到吴老师您最近的文章当中有提到,我们现在的改革往往流于上传下达的“空转”,而没有落到实处,您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要进行怎样的机制和体制的改革,能够让改革落到实处?请您谈一下。

经济学家吴敬琏:这个意见最先是财政部研究所的一位同志提出,他是就财政部的情况来说,发了很多文件,使下级应接不暇,没有时间去研究贯彻,而是停留在学习文件这一级了。我是发现,不止是财政部门有这个问题,好像有好多国务院的部门都有这样的问题。用我的说法,就是说怎么能够形成一套机制,它能够贯通。有的人不大赞成要强调顶层设计,我觉得还是需要顶层设计,为什么呢?因为经济是个大系统,从子系统各自去设计,它往往无法协同,它不能够积极地互相配合,这是从比较经济学来说,它早就提出过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好的经济改革,也有很好的顶层设计了,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但是它这个好像没有办法贯通,有顶层设计,然后就有分方面的设计,每一个方面的设计又有整套的措施,它这个贯通机制上好像存在问题。

一财记者:您认为最关键的点在哪里?

经济学家吴敬琏:关键的点,我想有一个关键点就在我们的经济和生态专业小组,好像它的办公室是在发改委。顶层设计主要的党中央的参谋机构,在经济方面是中财办,中财办主任刘鹤同志是兼着发改委副主任的,发改委党组的副书记。那么怎么把这个顶层设计的负责人更多地能够指导发改委作为经济和生态专门小组的一个办事机构,更多地指导他们的工作,他们就可以下一层。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设计,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好像是国务院一个单独的小组,它和顶层设计之间是怎么一个贯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

一财记者:现在的改革,我们强调供给侧改革,但是2016年发改委又批了很多的项目,我们的信贷发放也是超预期的,1月份是2.51万亿,后来仍然比较多,好像又回到了需求刺激的老路,您认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别应该怎么理解?我们现在的供给侧改革如果要落到实处,还应该突破哪些困难?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