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城市中,政治家与企业家并非都集中在一个城市。”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用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例子表示,京津冀应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5月8日,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15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天津举行。阎庆民在《报告》序言中表示,从中央关于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功能定位看,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阎庆民说,三地金融业的发展应当按照中央赋予的区域功能定位部署,按照强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创新运营、河北金融后台服务功能的具体要求,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阎庆民称,对比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经验,如德国历史上的两个首都柏林和波恩、美国的华盛顿特区、日本的东京、加拿大的渥太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韩国的首尔等,几乎所有的城市中,政治家与企业家并非集中在一个城市。
他说,尽管中国与美国的国情存在差异,但中国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在权责划分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
阎庆民说,以美国城市布局为例,政治和经济在不同城市的分工,使经济错位发展起来了,东部最早聚集起文化教育机构,设立了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哈佛等高等学府,波士顿聚集了80多所高校,众多的基金经理也聚集于此,而西海岸如加利福尼亚州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则发展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如硅谷等。正是这种政治经济的明确分工,促成美国在20世纪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从天津的发展角度看,我们的视野应当更加宏观而不能仅局限于本地,应当把天津市的改革发展放在国家战略中去布局。”阎庆民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5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超过6.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具有十分广阔的后续发展空间。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京津冀三地的最新定位,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作为京津冀全域12个新定位中仅有的金融定位,是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关键路径。
《报告》称,对比分析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金融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三地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从金融发展规模看,北京金融业总体规模是同期天津和河北地区的2~3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15%的水平;从要素价格看,河北信贷资金的价格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三地资源价格的显著差异,阻碍了金融资源要素在京津冀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与有效配置,成为阻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阎庆民说,天津自贸区的设立,为释放更多的金融创新活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自贸区体制,贸易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在逐步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条件下可以吸引更多的创新业务在自贸区内开展。另外,在实现金融服务一体化过程中,金融业对企业的服务应如同同城化服务。在央行相关政策落地后,天津市还应该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交易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在优化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方面,阎庆民表示,天津市将加强政策指引、机构创新、风险管控等工作,力求打造开放、创新、包容、安全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鼓励渤海银行、天津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率先转型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申请互联网金融经营资质,在津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链联盟,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深度合作,整合资源优势,结成天津互联网金融产业链联盟。
与此同时,依托天津市在互联网金融的P2P、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方面基础好、潜力大的优势,抢抓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为京津冀经济创新提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