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5日报道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5月3日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刊登题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是全球舆论》的文章称,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感到担忧,认为中国不值得信任。大多数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认为中国要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就业机会外包承担责任。这鼓励了惩罚性措施的出台,以及向世贸组织指控中国的出口商品获得了不公平补贴,还为美国的重大贸易倡议——《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TPP)——把中国排除在外提供了理由。
文章称,从全球来看,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动用这种实力的意愿使得安全忧虑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成就是造福世界的,但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的全球地位构成了威胁。欧洲人不那么受到强权政治的困扰,但他们和美国人一样担心北京可能会试图宣扬自己的发展方式和价值观。
年度盖洛普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这在西方引发了严重的不安全感。
文章称,近年来,随着美国把重心转向亚洲以及中国开始在岛屿争端中以更强势姿态挑战邻国,人们的情绪出现了强烈的负面化倾向。长期以来对中国威权体系的忧虑加剧了此类情绪。尽管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中国还远远无法对美国的军事支配地位发起挑战,但对日益增大的安全威胁的认知依然令强硬派欢欣鼓舞。
与美国相比,欧洲人对中国的好感更为矛盾。他们的态度不像美国人那样负面,原因之一是他们与中国之间并不存在大国对抗关系。但国家间的差别很大,由于历史关系的缘故,东欧人的看法往往比较正面。
在西欧,官方与民间的认知差别也很大,德国和英国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德经济关系被认为是最牢固的关系,因为德国目前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民调始终显示,德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比其他欧洲人更为负面,充满敌意的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章称,另一方面,许多人以为,考虑到英国对香港管理方式的态度,以及英国对华贸易赤字比其欧洲大陆伙伴要大得多,所以英国对中国的看法会更为负面。然而,中英两国民众展开了广泛互动,加上旅游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以及双赢的金融和服务联系,从而削弱了这种态度。因此,英国率先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亚洲,当前的看法远不像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几年那样正面。当时,中国的金融支持和魅力攻势引起了相当大的好感。而如今,岛屿主权问题加剧了紧张关系,尤其是与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的紧张关系。但直到不久前,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对中国的看法还是相当正面的。在拉美和非洲,人们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比较正面,因为中国崛起振兴了它们的经济,但目前的隐忧是中国经济放缓会破坏它们的发展前景。
如今,无论是在占支配地位的大国(美国)还是在中国的小邻国,公众对中国影响力的认知都会被一系列经济和安全忧虑放大。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的民调,在美国有近一半的受访者把中国视为军事威胁,在欧洲则为三分之一。大多数美国公众认为中国的经济(而不是军事)实力决定了该国影响全球事件的能力。但如今考虑到网络攻击和与岛屿相关的领土争端和海上冲突,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与安全相关的问题。
文章称,危险增大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及其邻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中国的邻国欢迎美国在本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包括扩大军事存在。以往,美国作为占支配地位的地区大国,提供了帮助东亚繁荣发展的安全毯和框架。日益崛起的中国谋求建立所谓的“新型大国关系”,使得公众认知发生了令人不安的变化。目前尚不清楚加剧的紧张关系最终是会导致中国与受美国支持的邻国爆发严重冲突,还是会催生继续保持该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和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