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工作自2012年开始试点至今,已累计减税6000多亿元。全面“营改增”对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及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营改增”的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营改增”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政策,是将我国从原来的二元税制结构转换为不同行业征收相同税种的一元税制结构,这种转变有利于不同行业间将购入项目转化为进项抵扣,有效避免重复征税,且方便税收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完善税制结构。就深化改革而言,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营改增”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而将遗留征收营业税的行业统统纳入增值税管理轨道,为今后所得税等其他税种的调整、修订开山探路,提供宝贵的改革经验,带动其他财税领域的改革,推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全面推进“营改增”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策动力
全面“营改增”有利于激发传统产业改革活力,促进市场分工更加细化,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推动企业专业化发展。从目前“营改增”工作的实施效果来看,政策所涉及的企业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逐渐剥离与主营业务配套的服务类业务,通过外包的形式,转给其他有竞争优势的服务型企业,通过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收回为配套服务支出的成本。由此,带动整个行业内部生产效率提高,同时也客观地推动了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促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高效发展。
——全面推进“营改增”是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全面“营改增”将在优化产业结构、减轻企业税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营改增”工作实质上是鼓励减税,据测算,2016年全年将减税超过5000亿元。“营改增”能够增加生产企业的抵扣环节,降低生产企业的整体税负,节约生产成本,同时鼓励企业有效使用资源要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随着全面“营改增”的推进,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将进一步打通,促使企业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引导企业产品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
全面推进“营改增”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产业分工将进一步得到细化
实施全面“营改增”后,由于针对商品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增值部分课税,对于“全能型”企业来讲,剥离非主营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能够使企业更加专业化,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开发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生产成本还可以形成增值税进项抵扣。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由于“营改增”鼓励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建立与其他外延部门的合作关系,因此将带动本产业分工细化,为配套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产业专业化程度高、配套服务业规模化程度高的双赢局面。
——产业结构将加速调整优化
全面推进“营改增”将对实体经济产生链条传导效应。首先,实施“营改增”主要出发点在于降低企业税负,改善中央地方税收分成比例。在未实施“营改增”前,营业税收入归地方所有,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实施“营改增”为地方财政支出权力“瘦身”,将更多支出权力集中在中央层面,更有利于中央加强产业宏观调控,便于国家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引导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在工业领域深化改革,通过实现工业不动产和购入服务方面的进项抵扣,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发展新兴产业有先进设备购入和厂房扩张需求的企业而言,是一种成本补贴方式。此次“营改增”对于金融服务领域的改革,也能够通过降低工业企业的融资门槛,去除融资杠杆,将工业企业融资成本转化为抵扣环节的方式,支持工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面“营改增”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是由于“营改增”后地方税收收入减少,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不能一蹴而就,会造成地方财政支出能力减弱。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时地方政府面临资金方面问题,需要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案;二是由于“营改增”全面推进对金融业影响较大,金融业本身没有足够的生产环节,进项抵扣项目较少,因此金融业的税负会在短期内增加,这些增加的营业成本也会通过融资和投资等业务转移至企业,影响产业领域的融资效率。
对策建议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要加快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增值税收入分成改革的推进,完善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弥补地方税收缺口;二是中央部门积极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引导地方产业良性发展,对于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予以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地方政府应积极寻求更多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推动地方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以及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政府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既能够为产业发展注入市场活力,又能够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推进税制改革横纵向延伸,多管齐下为企业减负
一是要进一步研究和测算相关行业税率,对于税负明显增加的行业实施税率调整,合理界定企业税收负担率,切实做好企业的减税工作;二是加强对企业征税环节的专业化管理,处理好企业进项抵扣环节缺失造成企业成本提高的问题;三是应配合“营改增”出台其他税种的改革方案,多管齐下,为企业创造更加完善的税制环境,避免重复征税给企业造成的额外负担。同时,对于重点发展的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配套现代服务业的企业,也可以在税收方面提供优惠,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增强企业税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强涉改企业的系统培训,引导企业管理层和相关财务人员对税改后企业的税务处理工作更加明晰;二是明确能纳入进项抵扣链条的固定资产、配套服务等内容,合理外包核心业务之外的配套服务通过增值税抵扣环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本行业“营改增”工作的推进,与其他行业形成一致的税收链条,降低由于税种不同带来的额外损失。
——完善工业领域配套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减轻工业行业中成本杠杆,分离工业企业中生产效率不高的环节,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产业,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鼓励传统工业引入互联网和新兴产业相关配套服务,通过配套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核心工业产业的附加值;三是顺应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改革趋势,通过推动金融业、物流产业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工业发展创造完善的税收抵扣链条,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