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行,GDP数据质量的争论过去几年间始终不绝于耳,近期《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谈论关于经济走势趋于L型的问题。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数据质量之争应当与时俱进,着重关注那些可能影响结构转型基本判断的问题。
过去一年,市场纠结于传统工业部门、即“旧经济”的统计质量问题。这些担忧固然有其历史渊源,但边际上的意义有限。常见的例子包括发电量弱于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工业企业大面积亏损而工业GDP仍然正增长等等。此类偏差其实已是中国数据的“惯例”,在以往周期中并不鲜见。本轮下行期间,发电量相对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的偏差幅度并未超出以往周期。而名义GDP也较客观地反映了经济恶化的程度。工业部门名义GDP增速去年四季度滑落至-0.4%,逊于2008~09年、1998年,创1976年以来新低——这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微观层面的感受。
相比之下,市场对服务业统计的关注度却不如工业,尤其是代表了“新经济”、占GDP高达19%的“其他服务业”。而在笔者看来,这恰恰可能是眼下水分更大、影响宏观形势判断的领域,理应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国服务业统计基础一向弱于工业。统计局已经建立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制度,覆盖了约90%的工业总产出。相比之下,服务业企业更加零散、多变。统计局不得不更多依靠抽样调查和部门统计。常规基础数据缺失导致服务业统计误差较大。三次经济普查后对前一年GDP的修正额中,服务业占比分别高达93%、81%、71%。
过去几年间,统计局一直致力于改革服务业统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建立起联网直报统计制度。而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业也都有较可靠的月度统计指标可供追踪。
尽管如此,“其他服务业”统计核算仍是最薄弱的领域。这一大类包括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9个行业。这些行业中只有上万家重点企业纳入了联网直报。在非普查年度,统计局不得不大量依赖抽样调查、工资和物价资料、部门统计资料等推算年度数据。季度核算更是只能依靠相关度有限的其他指标粗略推算,甚至连9个行业的细分数据也无从获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这一统计基础最薄弱的“其他服务业”成为了过去三年稳增长的大“功臣”。截止去年四季度,其增速在过去三年间整整加快了3个百分点,令其他所有行业望尘莫及。尤其是在经济下滑压力最大的去年下半年,“其他服务业”增速由上半年的8.8%跃升至9.7%、创4年新高,与工业和其他传统服务业的萎靡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他服务业”本轮快速崛起始于2013年初,恰逢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执政。新政府确实通过简政放权等措施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在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其他服务业”立竿见影地逆势增长不免让人困惑。虽然官方媒体大力宣传“新经济”热火朝天,并以企业注册数、网购、大数据等作为佐证,但这些片面信息究竟如何转化为正规GDP统计下的增加值核算(尤其是季度核算)是一个大问号。
作为检验,笔者从服务业PMI和服务业用电量出发,推算出了一个服务业活动增速。其在2013~15年期间与官方服务业GDP增速之间的缺口明显拉大,最高达4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统计局服务业GDP核算与其自身收集的服务业PMI和用电量之间并不自洽。当我们采取同样方法、用制造业PMI和工业用电量来检验工业GDP增速时,所得到的缺口则并不明显。这一方法虽然粗糙,但明确显示出工业GDP数据质量较服务业更加可靠。简言之,相比质量饱受诟病的工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不仅质量更糟、且有短期内进一步恶化的嫌疑。
需要指出的是,“其他服务业”的上升势头在今年一季度有所逆转,同比增速由9.9%回落至8.7%。但这究竟是服务业真实运行状况的体现,还是由于工业和建筑业回暖减轻了数据层面稳增长的压力、使得“其他服务业”可以增长得慢一些?我们不得而知。
在现行体制下,统计数据“自动”向中央政策目标靠拢不足为奇。当年“克强”指数正是诞生于惟GDP增速是瞻的统计氛围中。现如今,指数的发明人正大力鼓励服务业发展,却似乎又开始面临统计数据立竿见影的尴尬局面。这印证了所谓的“Goodhart定律”:一个指标一旦成为政策目标,就不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
笔者并不怀疑服务业和“新经济”在中长期内相对较好的增长前景。正如《人民日报》专访权威人士时所指出的,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新常态下,应当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业和“新经济”在分化中理应脱颖而出。
但我们需要警惕短期增长数据过度依赖于统计基础最薄弱的“其他服务业”、导致其可信度下降。这不仅影响我们判断经济是否硬着陆,更妨碍我们把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质性进展。以这样的数据作为依据,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都会面临决策失误的风险。
对市场投资者而言,有必要认清中国统计数据中真正薄弱的环节、谨慎做出判断。对政府部门而言,夯实服务业统计不仅是推动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