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房地产,“权威人士”醍醐灌顶的提出“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的命题。过去,中国房地产的“任务”太多了,地方财政,经济增长的引擎,都要靠房地产。使得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越来越偏离主题。为什么要盖房子,盖房子为什么,为什么要买房子,这些几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房地产政策过于“经济化”和功利化而成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的大问题。
当房子偏离了“居住”的主题,房地产就会走上歪路。过去多年,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不要把地产政策定位为经济政策,而更应定位成社会政策和民生政策,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由于过去多年来偏离这个主题太远,房地产政策纠偏的任务很重。比如这次房地产去库存,庞大的库存不仅没有消化,却再次助长了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疯涨。疯涨除了房地产政策自身,以及货币的宽松,还有各种各样的诸如首付贷、众筹买房等加杠杆行为,使得房地产市场投资过度。
“权威人士”提到,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可谓一语中的。要让房子成为人居住的心灵家园,要让房子回到那些需要住房的人手里。这需要中国房地产制度的重构。比如,农民工去库存,如果没有金融、财政、税收等制度的配合,不仅城市和农民工无关,房子更是会离农民工越来越远。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权威人士”在访谈中首次提及房地产泡沫问题,他指出,“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很显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所作出的判断。我们不能就此得出“权威人士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的结论,但起码可以肯定,泡沫的危险是存在的。
笔者预计,如果中国的房地产政策真正按照“房子是人住的”这个基本定位回归,一线城市的房价恐怕今年基本到头,二线的疯涨也基本结束。一些库存不是很严重的三线城市可能会迎来一些机会。未来房地产的重点,是通过金融和税收等一系列制度的重构,使得住房制度与中国的城镇化结合,而不是通过制造房地产的泡沫拉动经济增长。短期可能对房地产市场有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唯有如此才能让房地产真正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