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到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仍然是当前我国旅游业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旅游投资继续大有作为的潜力所在。当前,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旅游投资持续强劲增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智慧旅游经济体借助大数据将有效提升各旅游相关要素深度融合,促使信息对称和满足个体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性,创造有效供给,延长产业链,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旅游业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持续多年出境旅游火热、国际入境旅游低迷,也说明国内旅游供给与环境既不能满足部分国民的出游需求,也不适应国际游客的需要”。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丰富的低端旅游产品供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的出游需求,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旅游供给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以前是需求端的管理,刺激消费,现在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解决供给侧了,需求端自然就解决了”,旅游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凸现”现象,看上去是市场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供给侧结构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旅游产业要素供给的巨大机遇,也是激发旅游市愁力的巨大动力。
如何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是核心,如何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当前旅游经济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智慧旅游经济体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具体探索。“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利用互联网、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旅游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旅游供给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但更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或者说表现为总量不足,实质上是结构不合理。现在存在的主要大问题是:
一是休闲需求与城市休闲空间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个城市跳广场舞的大妈和当地的居民发生冲突,什么原因?大妈觉得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运动一下,娱乐一下,为什么不可以?反映出一个问题,城市休闲空间严重不足。30年城市化猛进,城市负责人意识不到城市休闲空间,现在意识到已经晚了,这就造成巨大的休闲需求和供给不足的严重矛盾;
二是度假需求与度假产品普遍不足的矛盾突出。我国的观光资源世界一流,数量够,品质也高。但是滨海度假资源不足,全世界的度假主体方式几乎都是滨海度假,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真正形成品牌的度假地严重不足,全国数下来不到10个;
三是绿色养生需求与城市绿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我们知道,如果供给端、生产端不绿色,消费端就不会绿色,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也就无绿色可言。目前对健康市场的供给主要体现为医疗类供给,面向高端人群、适合所有人群更高层次的康养类供给甚少。
智慧旅游经济体大有可为
从我国旅游产业目前存在的弊端来看,很多旅游景点同质化严重,吸引力度不强,旅游配套严重不足,旅游商品稀缺,旅游周期性问题严重现象突出,投资周期性长、见效慢,从而影响了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换言之,我国旅游产业还处于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形成这些的原因主要缺少对旅游产业的认识,缺少旅游产业经济体的整体思维。
“智慧旅游经济体”是解决旅游经济发展的正确有效的思路方法,也是全域旅游规划和发展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建设“智慧旅游经济体”,围绕“如何引进来,如何留住人,如何走出去”,再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留住人”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这将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总之,以智慧旅游经济体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大对智慧旅游经济体的建设,就要同时加快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全域旅游向智慧旅游经济体升级奠定基矗同时,要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与事业的协调发展。提升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的投入和扶持。继续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并且向社会厕所革命深化拓展。加快推进旅游停车尝旅游特色交通、景区最后一公里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展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驿站、旅游公交、在线旅游服务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