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性适度将成常态
最新出炉的4月份各项金融数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新增贷款5556亿元,同比少增1523亿元;社会融资增量7510亿元,不及3月份社会融资总额的1/3;M2增长12.8%,9个月来首次跌破13%。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受季节时点性因素和前期快速投放后减速等因素影响,新增贷款超预期回落。新增贷款的萎缩是货币供给方面M2减速的重要原因。“4月份金融数据相比一季度出现大幅回落,说明经济本身的增长动能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不足。”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表示,这是国内经济去产能、调结构以及全球经济没有显著复苏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李建军认为,从近期的政策走势看,通过政策刺激和加杠杆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已经被否定,未来货币增速将会较为平稳,货币政策中性适度会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常态。
居民和企业信贷数据出现反差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556亿元,同比少增1523亿元。鄂永健对记者表示,“新增贷款回落实属预期之中,但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4月份新增贷款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4217亿元,短期贷款减少6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80亿元;反观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鄂永健认为,两部分信贷数据呈现近两年未曾出现过的反差。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仍大幅增加,原因显然还是受近一段时间楼市高温,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影响。而企业方面,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单月出现同时负增长在近两年内是首次,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银行对企业信贷投放相对较快,进而二季度后开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速。
“此外,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已于3月开始启动。从4月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近万亿元的数据来看,4月份新增贷款将受到比较严重的拖累,但实际新增信贷并不止数据所显示的5556亿元。”鄂永健表示。
李建军认为,M2增长和贷款的回落,也与银行加强风险管控、控制不良贷款增长、审慎放贷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量看,截至今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3.1%,贷款同比增长14.4%,信贷和社融增长总体适度。
M1保持高增速流动性较为充裕在M2增速回落的情况下,4月末M1同比增长2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9.2个百分点。
对于M1的高增速,鄂永健指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去年同期M1增速处于近年来相对低位的水平;另一方面,基于年初中长期信贷的大幅投放,市场整体资金期限结构向更“活化”的方向调整,对于M1增速保持也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中国银行(行情3.25+0.00%,买入)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大起大落现象非常明显,由1月份的快速增长,到2月份的断崖式下跌,再到3月份的超预期反弹和4月份的持续回落。4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落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和票据融资下降较快,而楼市上行预期弱化、债市风险加大和监管强化等因素是社会融资规模下降较快的重要原因。
李佩珈认为,当前新增社会融资和信贷的大幅下降并不代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根本转向,多种现象表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在进一步恢复。此外,二季度也是基础设施发力的关键期。未来,随着对前期市场面和政策面等预期信息的逐步消化,内生信贷需求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需平衡调结构和稳增长双重目标
央行近期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强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
温彬表示,从数量看,今年M2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目标均为13%左右,围绕这个目标基本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对货币和融资需求;从价格看,将货币市场利率和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保持在合理稳定水平,与货币信贷规模保持匹配,既可以降低投融资成本,鼓励投资和消费,又可以避免利率过低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促进结构性改革。
“货币政策尽管是总量政策,但是在结构调整中仍会发挥一定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定向调控方面,包括对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上。”李建军认为,未来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平衡好增长和结构改革的双重目标。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立场,政府将更多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期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依然需要货币政策来配合,未来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将更多通过财政政策引入实体经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