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全体会议12日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决议表示,欧盟一些企业和工会组织担心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将有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从而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影响欧盟就业。
决议强调,在中国满足欧盟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五大标准前,中国对欧出口仍应按照“非标准”方式对待,即在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过程中,仍应评估中国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是否是市场价格。
欧洲议会的这一决议虽然不出意外,但仍然是令人震惊的。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即“替代国”做法。该条款的适用期限是15年,将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这意味着,中国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有权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然而,关于是否在该条款到期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洲议会内部一直存有争议。欧洲议会在今年初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曾讨论过多种可能性,其中包括不管是否结束“替代国”做法,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过,欧洲议会也强调,欧盟不能违反世贸组织相关法规。
为此,欧洲议会要求欧盟委员会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协商,就如何解读世贸组织针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拿出一个联合方案。
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欧洲议会的决议将在全球市场引发巨大的震荡。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国一向是坚定的阻挠者和反对者,而在经贸利益上与中国关系重大、在政治态度上相对温和的欧洲,几经犹豫之后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边,这对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是个重大打击。
我们认为,这一事件的影响十分深远,首先,它反映出在全球经济低迷之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增强,最突出的现象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开始垒高贸易保护的高墙,甚至不惜违背市场经济和WTO的原则。其次,中国的贸易环境将会恶化,美国和欧盟这两大贸易伙伴今后将对中国实行扭曲的贸易评价原则,中国企业将因此遭受不公平待遇。第三,欧洲议会与美国的“贸易结盟”将形成很强的示范效应,其他国家可能模仿或援引相关做法,或者被在对外贸易问题上选边站。第四,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还可能蔓延到其他领域,如影响中国的对外投资领域。
对此“恶例”,中国需要进行有力的申诉并准备有效的“反击”。一是利用WTO机制进行申诉,利用WTO机制来解决问题。二是中国可以准备相应的报复条款,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之间的日贸易额超过10亿欧元。贸易壁垒对当事国都是双刃剑,要让欧盟意识到祭出贸易保护可能遭受的代价。三是发起外交行动,并发动欧盟的贸易受益机构进行游说。在这种时候,“中国市场”应该成为一个有效的威慑“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