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减少对债务的依赖时,中国政府立马付诸行动。上周《人民日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物”称,中国经济的高杠杆是“原罪”。而上周末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债务规模仍不断上升,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不过数据也暗示,政府仍专注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增长不平衡,摆脱“原罪”实在不易
表面上看,最近的信贷数据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债务风险已经有所缓解。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投资晴雨表—新社会融资总额(TSF)显示,4月社会融资总额为7510亿元(1150亿美元),远低于3月份的2.3万亿元。4月新增贷款从3月的1.3万亿元下降到5640亿元。这似乎证实了5月9日《人民日报》采访的“权威人士”暗示的政策大幅转变的猜测。
但仔细研究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基本上还是和以前一样。TSF数据不包括创纪录高位的每月一万亿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其中大多数地方债在发行计划中就将银行贷款置换为长期证券。瑞银估计,加上这些新增贷款,中国总信贷同比增长了17%。而同期名义GDP增速仅为信贷增速的一半,因此信贷增速明显过快。
此外,新增资金仍不断涌入给中国带来增长的那些区域,而非嗷嗷待哺的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区,这导致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现象加剧。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急剧上升。国家统计局5月14日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四个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1.4%。
瑞银表示,尽管基础设施支出略有放缓,但4月仍同比增长了21%,公共事业投资增速更快。私营企业则抱怨信贷短缺。
为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政府需要将资本注入那些可以产生长期效益的领域。但目前数据显示这一现象还未出现,因此摆脱“原罪”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