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对于今年一季度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出尚有97.08亿元资金未及时统筹使用的结果,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有三方面原因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盘活。
一是体现在源头上,资金来源渠道多,分配中碎片化、部门化、司处化现象比较突出,以及一些专项“小、散”的问题,在源头上限制了财政资金整合;二是体现在衔接上,一些现行制度规章与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要求没有及时衔接,涉及专项分配使用的具体制度规定、特别是相关部门有些“专款专用”等规定还没有修订完善,基层往往难以突破这些规定进行有效整合;三是在执行环节,基层往往怕失去专项支持不敢整合,怕影响专项考核、业绩等不敢整合。
简单将这三方面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十一个字:难作为,不能作为,不敢作为。
笔者以为,其关键还在于机制上。针对审计出现的新问题,从源头上,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通过制度优化进行项目整合;在衔接环节,尽快修订相关规定,补充完善缺失的制度规范,有效引导相关工作;在执行环节,注重责权利对等,明确职责与权限,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和效益进一步发挥出作用。
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财政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如今大量的资金在账上“趴窝”,直接影响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因而,从多环节,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和及时有效利用、盘活存量资金,这有利于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果,也是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对此,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配管理职能,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对政策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的专项予以整合,从源头治理专项资金过多过散等问题。同时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