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基金和互联互通平台探讨相互对接方式。
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对围绕彼此重大倡议,即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和英方基础设施升级投资计划及“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开展合作抱有浓厚兴趣,将在现有机制下就中英基础设施联盟进行进一步探讨,愿结合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和互联互通平台探讨相互对接方式。
根据双方达成的共识,中英基础设施联盟将包括为中国企业进入英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再生市场提供培训和指导,PPP项目培训以及建立基础设施中心,促进两国在彼此市场和第三方市场的商业合作。
在未来十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投资超过1万亿英镑,用于交通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可以通过其在建筑行业积累的竞争实力、投融资能力来实现全球范围内为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愿景。
近日在澳门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英国交通部部长罗伯特·古德维尔透露,中英基础设施中心将在未来三四个月内成立,以帮助双方可持续地实施项目。联盟还将在年底的时候展开培训帮助中国的机构更好地适应在海外的投资。
在论坛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中英两国基建合作、中英基础设施联盟运作等问题专访了英国驻华大使馆贸易投资总署公使衔参赞斯蒂芬·艾利森。
基建投资能拉动就业促进经济
NBD:作为英国贸易投资署在中国的一员代表,您怎么看待中英两国政府在促进两国企业基建项目合作中的作用?
艾利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是英国政府设立的、为从事贸易的英国公司和在英投资的外国公司提供全面服务的机构,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与投资。在中国,我的职责是促进中英之间的贸易与交流,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能源领域。
我们知道商业往来发生在商业主体之间,而政府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政府与商业之间的交流、关系构建都很重要,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掌握这些商业主体的想法,他们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当他们的发展遇到障碍,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克服。
中英两国政府都有着促进经济、发展就业方面的目标,而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这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NBD:中英基础设施合作联盟的机制将是怎样的?
艾利森:这一联盟涵盖了中英及第三国合作的广泛领域,包括培训、金融与合作等丰富内容。
在去年的10月份,习近平主席与卡梅伦首相发表联合声明,倡导建立中国与英国基础设施联盟。这个联盟是政府之间的一个倡议,以起到促进中英基建合作的最佳的作用。从那以后,我和我的同事们便开始为此积极筹备。
首先,是基于PPP模式经验的深度分享,促进中英双方在第三国的合作,并协助交付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基础设施项目,将英国的成熟经验运用在中国及国际PPP项目上。PPP模式经验分享是中英基础设施联盟的工作重点,在过去40年当中,英国在PPP模式的创建和推动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这个联盟也将致力于改善大家对于PPP模式的理解以及获得更多信息,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在英国的市场上开展项目之时,所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何去解决,让双方展开高效的合作。
其次,是增进英国商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英国的商业环境是非常透明、公平、规范的,目标是获得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因此我们将致力于项目推介,除此之外我们还想保证当中英双方企业发现潜在合作项目时,可以为成功进展而做出更好的准备。
因此我们提出建议进行职业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项目执行中的规则与条款、项目金融等,在当前英国市场的竞争性环境下,我们应该帮助中国企业对英国市场有一个更真切的了解,这样才有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我们将在英国建立一个学院,以提供细节培训,比如邀请中国的经理人来进行培训,在年底之前我们会展开第一期的培训。
第三,帮助识别出中英双方企业可以共同合作的国际项目,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合作。
中方可借助英国PPP成熟经验
NBD:您认为英国在国际基建项目方面,具备哪些可以与中方企业合作的优势?
艾利森:英国拥有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经验,拥有一些具备极佳专业素质的公司、金融机构、银行等,因此依靠几项要素整合,来与中国过去20年间承担许多大型基建项目的国内公司合作,将产生极大的价值。而在中英双方政府共同推进下,多方努力将达到成熟稳定、预期较好的项目合作。
NBD:可否通过列举几个中英双方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的项目合作,来介绍下中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能的合作模式?
艾利森:比如汇丰银行提供的一个出口信贷融资项目,属于能源行业,是一个位于孟加拉国的发电厂项目,由汇丰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一起提供了项目债务融资,中信保承保项目95%的政治和商业风险,孟加拉国财政部对项目融资部分提供100%担保。
在当地,项目及融资需要由几个委员会来审核,审核时间又由相关审批机构决定,在这个项目上,汇丰银行因为熟知孟加拉国审批过程,从而极大帮助借款人及时获得了符合标准的审批,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伊拉克,英国BP与中石油合作开展了鲁迈拉油田的运营组织,目前各拥有合资项目47.6%和46.4%的股份,在此项目中,BP在地质模型技术方面拥有先进经验,优化原油开发、供应链合同管理等,中石油则带来了后勤保障经验、世界水平的供应链等。
这些成功案例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签署了很多开创性的协议,而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英国积累的技术、专门技能和人才优势来把握在第三国的市场机会。中英关系成为进入国际业务的跳板。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中英双方项目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发挥各自优势以共同进入新市场,并应该让市场在分配资源、追求回报和以谨慎方式管理风险等方面选择最有效的方式,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样性和不同情况,我们应通过开拓性的商务安排来找到合作的互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