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四(6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维持现有利率政策不变。美联储主席耶伦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对长期利率走势深深的不确定,并称中性利率令人失望。耶伦称,全球经济依然容易受创伤。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的退欧公投是美联储在6月会议上考虑的一个风险,美联储6月会议上按兵不动,正是考虑到了相关风险。
有市场人士表示,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动,对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美联储的鸽派论调加大了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推出新一轮宽松政策的空间,因为他们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减小。他认为,中国必须领先采取行动,预计中国央行本月将把基准贷款利率调低25个基点。在低迷的中国市场上,这种观点相信会获得相当多的共鸣,因为相当多的资本市场机构都指望着政策甘霖来吃饭呢!
5月中国经济继续呈现探底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创十六年新低,民间投资继续滑坡;CPI短期高点已过,PPI后期回升乏力;零售创一年来最低增速,被寄予厚望的网购增速也持续下滑;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出口在继续下台阶……种种迹象,加强了市场对中国央行加大放松货币政策力度的预期。事实上,早在美联储6月会议之前,俄罗斯和韩国就已经抢先降息,俄罗斯央行下调关键利率至10.50%,韩国央行意外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25%,创历史新低。市场预期,其他可能放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印尼和台湾。
那么,中国央行是否也应该降息呢?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中国大可不必加入到降息行列。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中国是个大经济体,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不能简单追随小型经济体的松货币政策。其次,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低。在国内市场,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下,降息降准的宽松政策并不能有效扭转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反而会进一步激荡起中国的资本泡沫。第三,在国际市场,中国降息会产生很大的后续影响,会引发更多的市场担心甚至恐慌。美联储在利率决策中已经明确在考虑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也必须考虑到国际市场。在英国退欧的阴影在天空盘旋时,中国宜实行稳定的宏观政策,静观市场变化。第四,中国降息会加大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继续下滑的担心,这会加剧资本流出,给人民币贬值带来进一步压力。
实际上,中国的金融政策当局也不希望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度地松货币。近期几位央行现任官员和前任官员都有类似表态,前央行行长吴晓灵女士不久前在陆家嘴论坛上也明确表示,她认为中国不应该轻易松货币,更不能搞“放水”。很多西方国家采取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负利率政策,但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经济不行。吴晓灵称,我们从1949年-2008年全国信贷30万亿,而2009年-2015年的信贷规模达63万亿,用了七年时间放了此前30年两倍多的贷款。货币供应过多的负面作用很大,不是带来物价上涨,就是带来资产价格上涨,而且无助于缓解当前中国经济低迷的态势。
今年初,“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长文中提到了,要让货币政策真正回归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实现稳健。此外从政策安排来看,在中央已将“去杠杆”作为今年重要的宏观政策时,动辄“放水”实际上会起到加杠杆的作用。
普遍的资本过剩、国际负利率环境、国内经济低迷,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失效;稳住资本外流、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需要,也决定了央行不能轻易“放水”,加入到降息降准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