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沃斯论坛看中国经济 严守三个底线力促行稳致远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从达沃斯论坛看中国经济 严守三个底线力促行稳致远

2016-06-29 08:30:26   来源:   

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举办。作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看好”中国经济走势与对中国经济改革充满信心,已成为与会嘉宾的普遍认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表特别致辞时表示,中国通过推动结构调整来促进结构转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今年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也表示,关注世界经济,目光不仅在西方,还要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在这里能够充分感受世界经济的脉搏。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内学者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经济减速是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走向未来的常规增长,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对全球贡献有所减少,但中国依然是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国家,这一点没有变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也认为,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量三分之一的来源国,短时间内这个格局不会改变。未来的增速,取决于今天的调整。长远来看,经济增速稍微慢一点,未来对全球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不仅如此,国际商界领袖也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在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对119位在华跨国企业高管的访问中,绝大多数跨国企业高管依然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其中有71%的高管正计划在未来几年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综观以上信息不难判断: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保持稳定。这种判断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中国经济基本面仍好,就能够在宏观政策上与发达国家相区别。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严峻的时候,稳定经济增长仍是决策层的第一要务。三是立足内需是未来经济政策的长期核心,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要完成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今后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消费政策,都将围绕内需来做文章。四是要真刀真枪进行改革。只要中国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搞好改革,稳住经济增长,终能化危为机,迎来走向世界的最好机会。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守住三个底线:一是守住中国GDP增速不跌破6.5%的底线;二是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守住就业的底线。

用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的话说,中国经济增速6.5%不仅是今年的底线,也是未来五年的底线。虽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经济增长6.7%,二季度也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在当前外需对增长的拉动力减弱、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持续萎缩、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乏力、高端制造尚未形成气候、低端产业外迁迹象明显、实体经济低迷、金融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的情况之下,政府应该如何对经济增速6.5%进行托底?

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重大议题必须结合以下几方面加以看待。

首先,要警惕中国投资“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随着中国吸引外资增速放缓以及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中国市场面临的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官方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在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领域出现了193.3亿美元的投资“逆差”。正如专家所言,中国从吸引投资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的转变,中国在直接投资领域出现“逆差”可能会长期化,这对于中国市场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将加大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中国投资回报率降低将推动资本离开中国市场;对外投资加剧与资本外流形成叠加,将显著加大人民币币值的压力。

其次,要系统谋划推动民间投资。当前,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民间投资持续恶化并创历史新低。6月20日—22日期间,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了金融系统座谈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谈论的核心议题就是如何推动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有分析指出,发展民营经济与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政府应转换思路,系统谋划,通盘考虑,更大力度地开放市场准入,拓展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去做,通过企业实体的发展来形成外部竞争,以此推动市场化改革。同时,围绕国企改革,给地方政府和国企留出更大的“试错”空间,鼓励各方“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推动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战略退出。

第三,要谨防走上“举债发展”的老路。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重压力,在财力增长放缓、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的形势下,地方偿债能力下降。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违规举债;个别金融机构继续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提供支持,并要求政府进行担保。据财政部测算,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风险总体可控。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时有关人士建议,政府和居民部门可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基于现实约束和当前形势,在一些领域适度加杠杆并没有错,但关键是必须配合较大力度的市场化改革,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等。

第四,要保持货币政策的定力有效。当前,随着英国脱欧这只“黑天鹅”来临,加剧了全球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忧虑,对各国央行的政策形成了较大影响。观察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表态,不难看出一轮潜在的QE(量化宽松)浪潮正在酝酿之中。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目前对脱欧事件的影响尚在观望,中国央行还在谨慎评估之中。近期,几位央行现任官员和前任官员都表态不希望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度地松货币,比如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不久前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不应该轻易松货币,更不能搞“放水”。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也指出,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将着力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建设,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底线思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五,要谨防化解过剩产能带来失业问题。去产能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涉及人员分流安置和企业债务处理、资产处理时,要妥善处理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重要问题。这迫切需要地方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出台更多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那些下岗分流人员特别是国企员工也要转变就业观念,去掉以往的铁饭碗思想。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渐释放潜在的大规模失业风险,将经济转型期的社会阵痛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第六,要大力挖掘内需市场。当前,中国正从投资社会转向消费社会。201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5年,服务业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5%,比制造业高10个百分点。如果说10年前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么现在中国则变身为“世界最大的消费者”。外资咨询公司科尔尼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连续第二年排名该机构全球零售发展指数(GRDI)的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全球性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从基础设施投资驱动型转变为国内消费驱动型。中产阶级的增长、内陆和低线城市的需求增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放开将推动未来10年的消费增长。有专家说,在中国建立消费社会的意义不亚于一场“革命”,因为消费社会面临市场化改革、政府服务、供给侧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等多种改革。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