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权威机构发布的分析报告,许多用户不假思索、深信不疑,但是,笔者注意到,部分行业分析报告掺杂广告营销成分,或沦为企业的营销工具。这样的情况已不是个例,行业报告的客观公正性大打折扣,让我们不禁思考,这些所谓的权威行业分析报告真的权威,值得信赖吗?
行业报告的数据来源往往多元化,其中一个渠道便是由合作的品牌企业提供,如此一来,行业报告中的数据也容易因为利益驱动导致数据分析偏向这些品牌企业。
曾有媒体报道指出,对于同一行业,不同机构所发布的行业报告中,同一品牌的排名情况千差万别,在一份报告中的排名靠前,却在另一份报告中一落千丈。这样的差别也许是由于信息源不同、数据统计口径等因素造成的,但是还有一种可能性,由机构与各个品牌之间的合作关系好坏造成的,故意而为之,故意吹捧某家品牌企业。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某机构的数据报告是为其客户“按需定制”。
其实,如果行业分析报告态度客观公正,在报告中具体列举几家企业作为典型案例,便于说明行业的现状和问题,其实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才能保证机构的客观公正,把握好其中的界限,是营销宣传,还是正常的说明分析?
有的机构正因为这个“度”难以把握,但是机构不应因为难,于是乎避重就轻,选择向利益弯腰低头。报告沦为“枪稿”,严重者甚至为了迎合这些合作的品牌企业,生编硬凑、废话满篇,甚至缺乏专业常识,有失专业水准。如此一来,对于这个报告的发布机构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因为它损失的是机构自身的“公信力”。
因此,笔者认为,权威报告发布机构在利益面前,应该拿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秉持客观公正为职业操守不可逾越的底线。如果机构的目标本身就是为了成为行业品牌的营销工具,迎合品牌企业的宣传目的,那么,这时候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便是,自己真的配得上“权威”的称号吗?
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权威行业报告发布机构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打造高品质内容上,以高质量的内容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追求,将机构发展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毕竟为用户提供真正权威可信的报告,才能真正树立起自身品牌公信力,提升自身对行业的影响力,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相反,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过分掺杂广告营销成分,丢失自己的客观公正,降低报告的水准,可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