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是专利申请增速最快的大国,此间中国企业在境外提交专利申请的数量已增加30倍,专利申请从未像现在这样流行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专利申请的一个显着特色是,跟其他大国相比,专利在不同领域的分布不均衡得多。中国85%的IP5专利来自电信、计算、数字通信和视听技术领域。在化工、药物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多数中国专利并未达到国际舞台,因此并未纳入经合组织或欧洲专利局的数据之中。
中国的绝大多数专利是在国内申请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12月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INDICATORS)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收到的专利申请达到惊人的92.8万件。紧随其后的是美国(57.9万件)、日本(32.6万件)、韩国(21万件)和欧洲专利局(15.3万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的发明者在中国境外提交的专利申请仅为3.67万件,远远落后于美国(22.4万件)、日本(20万件)和德国(10.6万件)。
另一方面,许多外企不愿在中国申请专利,伦敦经济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的知识产权专家马克•香克曼(MarkSchankerman)说,“因为,通过中国的法庭进行专利维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香克曼教授将中国如今对待专利的态度和19世纪初的美国相提并论。他说,“那时,美国人从英国偷窃知识产权,因为他们是技术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如今,美国成为技术发明的先锋,而中国人就像那时的美国人。”
中国市场这么大,国际公司不敢忽视它,越来越多的外企设法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香克曼教授预测,北京方面很快将通过强化执法来鼓励这一趋势。他说,“一条原因是,中国想要鼓励外国投资进入,如果知识产权被系统化窃取,外资将不会进来;另一条原因是,中国正逐渐从低工资的技术消费国转型为技术生产国。”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团队认为,中国要实现向创新大国的转变,必须在两个大的方面实现转变:一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是个复杂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法律和制度的系统建设,还包括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建设,需要的过程会比较长;二是知识产权主体的培育,也就是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需要它们创造出真正有质量的创新型知识产权,而不是简单比拼发表论文数量多少,申请专利的数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