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权威人士“定调”中国经济未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之后,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目前中国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并且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药方”。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7月2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第十三届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在演讲中对外透露,201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数增长的最后一年,之后的下滑符合经济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年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国际经验表明发展的速度无法再维持高速,五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出现了这样的阶段性变化。
“供给侧的五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还有科技创新、制度和管理。中国在这些年发展中可以看到,前面三个要素曾经表现出强劲的支撑力,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明显滑坡,中国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个后劲需要制度建设、深化改革来达成,依靠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中国经济会形成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在当日的论坛上,贾康分析指出。
在贾康看来,中国的劳动力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体现出近乎无限供给的低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支持中国一路走到世界工厂,经济总量上位列全球第二,再加上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利用,使得这种经济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经济下行首先感受到劳动力成本变化今非昔比;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综合成本也变得居高不下;资本脱实入虚又是另外一种经济乏力的表现。经济中国要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必须从科技创新、制度和管理入手,实现产业升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大供给端的改革。”贾康分析称。
贾康进一步表示,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改革开放之始确定的市场化改革趋势大政方针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的意义和作用,并不否定适度扩大总需求,其着力加强的虽然是供给侧,但意在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提高。
而联系到具体实际情况,贾康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一句口号,地方政府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时候,首要抓的就是制度和政策供给;各地在推进的PPP项目、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则涉及到投融资供给;再次就是人才与科技的供给;最后是资源与环境的供给。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以新常态改革的攻坚克难作为核心内涵,进一步解决生产力,中国经济必须经历当下非比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考验关口,抓住理性供给管理,突破需求管理局限性,激发微观主体的潜力、活力,在实现全面小康以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论坛上,贾康最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