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表示,应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并且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
引导民间投资
马骏称,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挑战,因此政府需要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上,去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在绿色金融的投资方面,有预估称到2017年,资金需求将达到年均4万亿。但马骏称,财政能够提供的资金只占15%,即85%以上资金将来自民间。
因此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来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到绿色产业,“而民间投资需要金融体系来动员和激励,同时引导其投资到绿色企业”,马骏表示。
如何用比较有限的财政资金翘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民间的投资?
马骏建议,“有些引导可能是示范效应的,比如说政府投了这些项目,就让资本市场觉得这些项目风险没有像原来想象那么大,就可以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有些引导则需要政府降低民间资本的融资成本的,如给比较低成本的担保的方式来降低这些企业的成本”。
同时,马骏还认为银行可以做“环境压力测试”,比如在电力和钢铁行业进行该测试——由于未来环境保护政策和执法度的变化,可能使上述行业利润下降,从而出现不良贷事件。如果把这样的逻辑链条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测试,银行就可能重新进行资产的重新配置,更多把资源配置到绿色产业,更少的配置到污染型的企业,从而降低贷款的违约率。
环境信息披露非常重要
马骏透露称,正在启动的“十三五”规划,会有比较详细的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就涉及到央行的政策如何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绿色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等,“其中一点为统一绿色债券的标准,以及规范第三方评级标准等等”
但马骏同时表示,绿色金融面临的障碍和挑战非常多。比如信息的不对称。
“如果投资者不能识别哪家企业是绿色的,他就很难把资金准备配置合适的投资标的中。因此资本市场要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的制度,这个可以是交易所来做,也可以是证监会来推动。
而上市公司未来亦应该主动披露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物的指标,从而引导绿色资本进行投资。
此外,马骏还建议未来要大量的开发绿色的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并且在这些指数的基础上还要形成具体产品来引导投资到绿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