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撰文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并非是甚么“流动性陷阱”问题,而是“房地产化”经济如何真正调整的问题,否则中国经济根本就无法走出当前困境。所以,对于当前中国的经济现象根本就毋须用“流动性陷阱”理论来解释,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即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即使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
但实际上,凯恩斯指出这个概念以来,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货币供给再增投资也难再增
有人提出中国将面对“流动性陷阱”的困境。因为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6月份广义货币(M2),按年增长11.8%,狭义货币(M1)按年增长24.6%,两者的剪刀差在进一步扩大。人行官员盛松成表示,尽管M2增速不是很高,实际上增速增量已经不小,目前M2已经接近150万亿元,为在全世界都是较高水平。
还有,从2015年10月以来,人行观察到剪刀差愈来愈扩大。而这种M2和M1增长的剪刀差,一是在于准备金存款相应减少、地方债券大量发行,及外汇占款持续下降,从而导致M2增速下降;二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而让M1快速增长。即企业有大量的现金或活期存款持有在手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意愿增加投资。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即在当前情况下,货币供给再增加,也会被货币需求所吸收,投资也很难再增加。
这是中国人行官员的解释。但用“流动性陷阱”理论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其解释力是不强的。因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且人行仍在管制利率,直接管制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定价。也就是说,中国的基准利率并不是欧美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到现在为止,在欧美国家“流动性陷阱”理论也还没有用经验事实证明过,那么对中国来说,要用这种“流动性陷阱”理论来说明甚么更是意义不大。
M2和M1的货币剪刀差增速不断地扩大,这在于两者增速不同。即现金和活期存款快速增长,而定期存款增长则快速放缓。
定期存款增长会快速放缓,这既有人民币汇率由早期的升值周期转变为贬值周期,让国外市场流入的资金减少,外汇占款出现持续快速下降;同时,定期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活期存款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差收窄,从而使得不少最近到期的定期存款纷纷转为活期存款或进入房地产市场。这些都会使定期存款或M2增长放缓,而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刺激楼市政策资金流入开发商
而M1快速增长,主要在于从去年股市暴跌以来,国内外投资市场的风险愈来愈高,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只好纷纷退出中长期投资市场,持有高流动性活期存款进行短期操作。同时,由于存款利率愈来愈低,存款投资收益的降低,也会让居民定期存款纷纷转向不同的理财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过度激励刺激政策,让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及住房首付比例都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并鼓励持有更多住房的居民可利用这种优惠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就使得内地居民把进入股市的资金及定期存款纷纷搬进入房地产市场,并流入房地产开发商手上,让房地产开发商持有大量的活期存款。
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房地产市场形势,除了一线城市及少数二线城市之外,房地产开发商对这些市场未来发展并不是那样乐观。肯定不愿加大对这些市场投入,宁可持有活期存款观望。
至于其他行业,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并没有真正减缓,企业进入多数行业都是无利可图,从而使得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意愿增加投资,他们宁可持有活期存款进行理财也比增加投资好。这样自然会让有大量的活期存款持有在企业手上并快速增长。
比如,就目前内地民营企业投资快速下降的情况来看,已说明由于去产能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进行投资能够获利的行业愈来愈少,再加上房地产泡沫严重增加企业营运成本,影响企业从事实业的动机,从而使得内地许多企业更没有愿意增加新投资,宁持有现金。
金融空转期政策资金难入实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的作用愈来愈小。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无论如何宽松,利率如何下降,市场的流动性如何增加,但这些政策都无法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中国早就进入“金融空转”期。
还有,当前有“房地产化”经济这个障碍,中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则会愈来愈多。内地不少企业除了再从事房地产,根本就没有兴趣从事实体,也不愿意增加投资。中国不少民营企业及个人宁可持有活期存款,也不愿意增加投资。
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并非是甚么“流动性陷阱”问题,而是“房地产化”经济如何真正调整的问题,否则中国经济根本就无法走出当前困境。所以,对于当前中国的经济现象根本就毋须用“流动性陷阱”理论来解释,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