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研究员在会上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既要稳增长,又要考虑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防止过度透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冯俏彬认为,“精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有为”,积极财政政策所释放出来的巨量资金要寻找合适的去处,最终要落到成百上千的项目上,主线要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相匹配,要面向未来进行投资。二是“有效”,释放的巨量资金既要用得出,还要用得好,要特别注重改善和提高资金与项目之间的适配性。
“可持续”方面,一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预留出足够的资金;二要兼顾好现在与未来、愿望与能力、理想与现实等多重关系。
她特别指出,在谈到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大家往往对财政提出了很高的期待和很高的要求,但从财政的角度来讲,要考虑的不是短期问题,也不是某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全局问题,考虑现在和未来多重因素并进行统筹。
“财政既要为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防止过度透支。”冯俏彬说。
对于2022年财政政策的发力重点,冯俏彬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财政支出要保持一定的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政府的支出规模、债务规模可能会有所增加,财政支出的速度也比2021年更快一点,支出进度也会比2021年更提前一些,另外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核心问题是有好的项目。
其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更加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要针对整个产业链和经济循环中抗风险能力比较脆弱的环节,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二是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加快完善税制改革。将短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和完善税收制度的长远需要结合起来。
第三,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从全局而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不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要进一步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