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

2022-01-20 08:03: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1月18日,“2022首科新年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论坛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表示,此次对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估。总体来看,2020年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2020年,全国R&D经费支出总量达到24393.1亿元,同比增长10.16%,R&D投入强度达到2.40%,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10.60件,同比增长6.75%。

  关成华指出,总体来看,我国科技事业正加速发展,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在支撑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正进一步凸显。但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存在整体水平不足,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关成华在会上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新发展报告(2021)》显示,从省级区域来看,2021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的城市中,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外,江苏省的城市最多,包括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4个;广东省有3个,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浙江省有2个,分别是杭州市和宁波市;湖北省、陕西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湖南省分别有1个城市进入前20。

  关成华表示,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辐射效应明显,31个省会或直辖市均凝聚全省政策、资源的倾斜支持之力,在其对应的省域内积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对省内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5个计划单列市在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也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