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平稳有序落地,尤其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不断扩围,正按时间表有序推进。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目前,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市场主体感受如何?如何把握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关键点,提升政策效能和精准度,让红利应享尽享?敬请关注本期新闻洞察。
今年以来,一系列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密集落地,不仅为市场主体提供“真金白银”,也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赋能添力。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平稳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对此,市场主体感受如何?企业家又有哪些期待?
缓资金压力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退税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说,他们近期从全国选取1.5万户典型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留抵退税款中的39%被企业用于增加采购原材料,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24%被用于投资及研发支出,助力企业升级改造,扩大投资规模;10%被用于房租、水电等日常运营支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其他退税款被用于支付账款和工资薪酬等。
“上半年企业享受退税金额9.17万元,缓缴金额177.85万元。这些释放出来的资金,一方面能实打实地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励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京辉”)董事长孙国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充分享受到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带来的红利。
在孙国春看来,今年国家实施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税减税规模历史空前,税务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政策实施工作突出了精准性和有效性,这些安排及时详尽、符合实际,打出了以制度性、阶段性、一次性举措相结合的组合拳。
孙国春认为,今年是我国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环宇京辉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该企业作为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的载体,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家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氢能大数据于一体的氢能源上游完整产业链企业。受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压力剧增。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我们提供立体式的政策支持,通过‘减、免、缓、退’一系列政策让企业获得‘真金白银’,减轻了税费负担,增加了现金流。”孙国春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北京疫情形势相对严峻,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环宇京辉所在地的燕山地区税务局为企业提供了精准、快速、便捷的服务,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以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一家日料店负责人廖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反复对餐饮业的日常经营影响很大,尤其是5月1日至6月5日,因疫情防控要求,北京所有餐饮门店暂停堂食服务,这让店里经营入不敷出。“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五六万元,停止堂食以后,一天只卖几千块钱,最少的一天仅卖了700元。好在企业及时享受到了留抵退税政策,缓解了资金压力。”廖女士庆幸地说道。
落地稳 见效快
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对于疫情下的企业来说,犹如春天里的及时雨,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可支配利润,更是帮助企业稳定资金,确保充裕的现金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稳、见效快”给予积极的评价。
北京清谊厚泽投资有限公司CEO王文宇对本报记者表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政策,让企业看到了“真金白银”的让利,对于疫情下运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及时、有效、快速地恢复活力,从而助推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他看来,新的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不仅落地稳、见效快,更是一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实在在的惠企助企政策。
宁乡大成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海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实施的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从免税、减税、退税、缓税暂停预缴、社保费降费和缓缴等六大类支持政策落实实施,政策具有普遍适用、措施全面、中央地方上下兼顾的特点,给小微企业来了一场“及时雨”。
建立税收优惠长效机制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在困境中艰难前行。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需求,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创新举措,帮其渡难关、增后劲。
王文宇表示,税费支持政策红利对助力企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国家各地各级政府对于组合式税费政策落实能够一以贯之,建立扶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企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孙国春希望,税务相关部门能继续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充分利用税务大数据,开展“画像式”“滴灌式”宣传辅导,让企业更轻松地学习掌握政策,更高效、顺畅地享受税费优惠。
在廖女士看来,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的困难,也是助企纾困解难的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她希望可以延长企业税收优惠期限。
陶海军认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更好落地,要抓好落实过程中的偏差。一是要扫盲区,尤其是对县、乡镇小微企业的政策传递,避免信息传递滞后和传递盲区,减少政策的传达偏差。二是加强对地方税务人员的政策学习和对政策意义的认识,减少政策实施的人为偏差。三是加强地方政府领导的政策认知,通畅政策实施的一致性,规避政策落实的地方领导“短视”偏差。
让市场主体应享尽享税费大礼包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平稳有序落地。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
“从政策效果看,减税降费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不仅实现了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的既定目标,而且为经济转型和应对不确定冲击奠定了基础。”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巩固保持万亿规模的税费支持政策力度
如今,大规模减税降费后的政策组合还在持续探索。如果2022年能够完成预计中的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那么7年内,我国的累计税费支持政策力度将超过10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力度不减的减负政策在2022年有了新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新重点,约占全部退税减税规模的60%,而其他税费支持政策只有1万亿元(预算数)。何代欣表示,这就需要在保持2021年减税降费1万亿元基础上,新增税费支持政策部分主要来自增值税留抵退税,而且要加快退税步伐。
事实上,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是保证税费支持政策力度的基础。从减税降费到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再到今天的税费支持政策,财政可持续性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何代欣表示,目前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解决办法是加大中央支持力度。比如,2022年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要在中央大比例负担基础上,增加转移支付力度,对新增部分的82%由中央支持。从数据上看,税费支持政策的可持续性依然有保障,但需要关注支出层面的变化。“尤其是在新一轮疫情冲击下,各级政府按照2021年制定的支出计划面临大幅调整的可能,基层财力保运转、保民生的压力显著增大。”
“保持万亿规模的税费支持政策力度或是今后一段时间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常规操作。越是常态化越要注意实施中的遗漏点。”何代欣认为,一方面,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要进一步夯实,优化办税流程需要关注部分纳税人体验不佳、一线办税人员普遍压力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兼顾供需两端的税费支持政策。同样应当重视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收入减少和消费降级等现实问题,这样才能与财政支出和补贴政策一道,构筑新的扩大内需政策体系。
让市场主体快速清晰理解并获政策红利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虽然好,及时落实好更为关键。
何代欣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税收政策起效滞后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是因为当地财力不足、无法退税,而是因为纳税人对政策了解不充分、落实优惠政策环节繁复所致。因此,既要为纳税人创造了解优惠政策渠道,又要做好基层配套、优化纳税流程,减轻各方面执行新政策的负担。
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在经营的市场主体,特别是有获利的企业才能获得税费政策支持。对于那些经营断断续续,长期亏损的企业,很难得到税费支持政策的关照。尤其是疫情期间的文旅服务业情况较为典型。
何代欣对此表示,要解决好依靠市场机制的税费支持政策存在的分配不均衡问题。未来的一项工作可能要测算和摸排不同行业受益于税费支持政策的情况,为那些受益不足或无法得到政策帮扶的行业或企业提供其他的支持政策。
此外,普惠式和结构化的税费支持政策应有效配合。在他看来,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结构性特征,能够实现“指哪打哪”的目标。而目前通过主要税种和企业类型划分的普惠式税费支持政策,存在的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是:市场当中力量足、占有支配地位的商品或微观主体,自然获益更多、获得更大部分的税费政策支持,而可能更需要帮助的弱势一方,获利随之减少。为此,需要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打造一套普惠式和结构化相配合的模式,为政策惠企利民建立更多输送管道。
多部门协调配合 不断优化执行策略
虽然税务部门已经垂直管理,有利于统一指挥、一致行动,但是税费支持政策有赖于更多的工商、产业及金融机构等信息的共享,政策更好实施离不开职能部门的配合与辖区政府的帮助。
“组合式税收政策要真正提高效能,就必须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类信息,与各职能部门建立更加密切的工作关系。”何代欣说,未来税务部门可主动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济信息为金融等职能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也能够为自身工作开展和政策落地奠定基础。
此外,就更好地把握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关键,不断优化执行策略,何代欣认为,一是要研究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一致性原则,充分认识政策内部一致性、外部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对政策起效的影响;二是要全面推动税费支持政策从数量扩张向精准有效转变,确保政策实施力度不减且具有持续性;三是要着手建立税费政策红利向市场主体传导的常态化机制,从政策部署的可行性和市场主体的可得性入手来优化设计;四是要营造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政策执行环境,将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作为连接各方工作、共同完成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目标的纽带。
税费支持政策落地开花 各地税务部门交出专属答卷
日前,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
退税减税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
上半年,各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各地税务部门纷纷交出了自己的专属答卷。
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助力企业纾困发展……近期,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北京落地开花。北京市税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1日至5月31日,北京已有超过500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在已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占比达到94.7%。
“退税减税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北京市税务局将主动作为、不折不扣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力以赴服务在京企业,为首都经济社会更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多贡献。”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无独有偶,在4月1日起落地实施的税费支持政策“重头戏”——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首月,江苏省就有845亿元留抵退税款直达一线,为21.4万户纳税人增加了现金流,加上正持续推进落地的减税、降费、缓税和免税,助企纾困政策效应在江苏省逐渐显现。
“下一步,江苏省税务部门将在宣传辅导上持续加力,在优化服务上持续用力,在加强监管上持续发力,精准高效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推动税费优惠直达快享,最大限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税费优惠支持、释放更大的政策效应。”江苏省税务局总会计师程明红说。
政策合力效果日益显现
今年4、5月间,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上海的民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多个行业陷入经营困境。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税务部门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抓手,坚持推动各项助企纾困举措不折不扣落地见效,政策合力效果日益显现。
数据显示,4月1日至6月25日,上海市已有718.7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至纳税人账户。在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占比96%。
值得一提的是,大规模退税减税对地方财力有很大影响,如何既能确保资金及时退付到企业,又能有效缓解市、县财政收支矛盾?山西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山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萃表示,今年以来,山西省财政厅按照补助资金与退税规模相匹配的原则,确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分配方案,从资金分配到资金拨付,全流程突出一个“快”字;建立基层财力保障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盯紧盯牢资金使用动向,充分发挥系统“预警”功能,及时发现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问题,督促市县及时核实处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专项资金闲置挪用。
据统计,截至5月底,山西省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486亿元,其中退税减税缓税470多亿元,社保费降、缓、返近15亿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6500多万元。特别是4月1日留抵退税政策开始执行,到6月20日,已有463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加上一季度实施原有留抵退税政策退税19亿元,累计退税已达482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是退税政策受益主体,退税户数占比达94.8%。
总体来看,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类型多、规模大、覆盖面广,如何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是各地税务部门的工作重点所在。“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准落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更好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税务总局退税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