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首席统计师何强解读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首席统计师何强解读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2022-08-31 12:15:05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实现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首席统计师何强解读 2021 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优化经济布局、强化创新引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内在要求。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 2021 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首席统计师何强就指数特征进行了解读。

 

  一、2021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35.4%

 

  测算结果显示, 2021 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 598.8 ,比上年增长 35.4%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实现稳步成长,经济活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二、网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新动能不断壮大

 

  随着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加大,新型技术设施建设取得成效,信息通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 + ”快速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持续推动新动能快速成长。据测算, 2021 年,网络经济指数达 1963.6 ,比上年增长 48.4% 。从主要构成指标看,截至 2021 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分别达 14.2 亿户、 5.4 亿户,分别比上年增长 5.0% 、 10.8%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 2216 亿 GB ,增长 33.9% 。

 

  网络购物、在线外卖、网络视频、网络健康等生活服务类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向线下衍生拓展,加快传统业态数字化改造升级,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社区团购等多种形式扩大销售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备受用户青睐,线上线下消费高效互动,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扩容升级。数据显示,按可比口径计算, 2021 年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比上年增长 19.6% 。网上零售市场消费场景不断拓展,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2021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13.1 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4.1%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12.0%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4.5% 。网购用户消费体验不断改善,消费潜力有效激发,用户对线上消费的接纳程度不断上升, 2021 年全国网购替代率为 81.2% ,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上升。

 

  三、市场主体继续增加,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推进,新增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活力有效激发。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加强和创新监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助力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传统发展动能的替代转换。据测算, 2021 年,经济活力指数为 393.1 ,比上年增长 18.8% 。从主要构成指标看, 2021 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 2887.2 万户,增长 15.4% ,增幅比上年提高 10.2 个百分点;日均新登记企业 2.5 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 1.5 亿户。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2021 年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市场吸引力大。随着新型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快递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1 年,快递业务量达到 1083 亿件,增长 29.9% 。

 

  四、研发投入连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新动能培育加速推进。据测算, 2021 年,创新驱动指数 293.5 ,比上年增长 20.5% 。从主要构成指标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与 GDP 之比、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支出比重、企业研发经费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全年授权发明专利 69.6 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7.5 件,较上年提高 1.2 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 3729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0% ,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移机制建设成效明显。

 

  五、高技能人才加强培养,人力资本水平有效提升

 

  提升人力资源技能水平,加强知识能力建设,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保障。据测算, 2021 年,知识能力指数为 182.7 ,比上年增长 11.6% 。从主要构成指标看,我国高学历、高技能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动人口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为 1.29% ,比上年提高 0.21 个百分点;“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 15.64% ,比上年提高 0.38 个百分点;非信息部门信息人员比重为 1.98% ,比上年提高 0.11 个百分点;每万名就业人员 R&D 人员全时当量为 571.6 人年,比上年增长 9.2% 。

 

  六、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同时,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作,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据测算, 2021 年,转型升级指数为 160.9 ,增长 7.0% 。从主要构成指标来看, 2021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13.4% ,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比 2014 年累计提高 5.8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6.8% ,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 7.2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8.2% ,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 8.6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15.1% ;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四上”企业占比为 11.17% ,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为 25.5% ,比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