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势下,中国制造如何掌舵全球化新航程?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复杂形势下,中国制造如何掌舵全球化新航程?

2025-01-14 08:46:21   来源:证券日报    

     尽管国际环境波谲云诡,中国企业乘风破浪谋求全球化发展的势头不减,出海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新增长极。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罗兰贝格的研究表明,经历近20年的国际化发展,部分领先的中国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50%,并逐步优化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国际化业务创造的新利润池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对冲国内业务波动与价格竞争,形成业务正循环,反哺国内市场业务。国际化正助力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

  转型加速

  2024年的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应对全球变局时卓越的适应能力。中企不仅在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能力方面取得突破,还通过在越南、墨西哥、东欧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实现了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

  罗兰贝格于1月9日发布的《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显示,面对复杂的环境,中企出海模式正在转型。

  在目的地方面,近年来,中国的贸易和投资重点更多转向了全球南方市场。在逐年上升的贸易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对全球南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与建设,未来全球南方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将不断显现。

  在产品层面,新能源汽车等越来越多中国设计与制造的高价值、高科技产品得到全球认可,推动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迁移,也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高科技产品出口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超越“全球工厂”的定位,成为全世界创新与科技驱动领域的领导者。

  在模式方面,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全球化模式。面对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绿地投资可通过创造本地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方式,缓和贸易所带来的冲突。未来,可能会看到中国企业在西半球建立起横跨欧洲和非洲的电池生产流程,顺畅覆盖从原材料开采加工、生产到终端市场销售的全部环节。这一变化将建立起一条与现有路线完全不同的产业链和贸易路线,并揭开世界贸易发展的全新篇章。

  全球向“新”力

  当下,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重塑着全球化发展模式。这给跨国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多重复杂性,显著加大了全球化运营难度。跨国公司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和遵守合规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更需要通过转型有效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保持高度灵活性,减少以至避免相关风险。

  “中国经济与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长期且深刻的转型。为构建长期竞争力、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中国须转向由创新和技术驱动的新型增长模式。这一全面而深刻的转型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使中国可以更加从容不迫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挑战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罗兰贝格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戴璞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现状、挑战与机遇等,对中国企业及在华跨国企业提出建议,并探讨了全球化路径的新方向。

  上述报告发布了2025年中国“新一代制造”的五大战略性发展方向。一是供应链韧性建设将成为重点,企业需要在保持核心技术优势的同时,发展多区域制造能力。“走出去”已不仅仅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必然。二是可持续发展将从理念转向实践,绿色制造将深度融入生产流程。三是跨区域战略合作将加强,以确保供应链稳定和市场准入。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在数字化转型、全球合作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不断演进的全球制造业生态系统中保持竞争优势。四是数字技术将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性变革,企业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投资,提升运营效率。五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制造企业将在高科技领域继续提升价值链地位。

  对于商业模式的调整,罗兰贝格建议中国企业通过制定清晰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找到新的目标市场,以海外投资来分散和化解风险。通过合作建立共赢关系,中国企业可考虑通过在海外市场建立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自身技术、产品等优势换取当地渠道、品牌资源,依赖合作伙伴在当地市场的资源与积累,快速打入当地市场,实现双方共赢。在运营优化方面,中国企业亟须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运营方式、创新产品优化渠道、重组或整合等方式全面提升运营水平和优化成本。

  《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基于罗兰贝格专家团队对各行业的长期观察与深入研究,为汽车、化工与材料、政府与公共、消费品与零售、能源与公用事业、工业产品与服务、医药与健康服务、高科技与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提供了趋势解析与前沿洞察。此外,报告还涵盖全球化、人工智能、工业现代化与自动化、国际化、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等近期热点话题,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关键启示。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