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制造业“科代表”交出新质答卷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重庆制造业“科代表”交出新质答卷

2025-01-22 08:00:35   来源:经济日报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1月20日,在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专题记者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分享了培育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独门秘诀”。

  作为新重庆经济大区的“五朵金花”代表,2024年涪陵区的成绩单格外引人注目。2024年涪陵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超70%,以工业有力支撑助力全区GDP突破1700亿元。两大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均超1200亿元,涪陵成为重庆唯一拥有两个千亿级园区的区县。其中,涪陵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的开放能级和产业承载能级。

  “工业是涪陵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制造业是涪陵高质量发展的脊梁。”黎勇介绍,把产业聚链成群作为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涪陵全力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代表”,围绕重庆“33618”体系,加快构建2个千亿、3个500亿、4个百亿、9个“新星”的“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延链、补链、强链,做强以聚氨酯、聚酰胺、聚酯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壮大以铝及精深加工、钢铁薄板、铁合金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持续发展榨菜、页岩气及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2024年,材料产业产值138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超1/4,保持全市第一,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10亿元、同比增长8.1%;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超700亿立方米,刷新全国纪录。

  把打造科技、数字、金融、人才、绿色低碳融合互促的产业生态作为积蓄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推动产业集群从“链条型”发展向“生态型”发展迭代,涪陵科技创新指数排名从重庆第12位提升至全市第9位,全社会研发投入42.3亿元,居全市第五,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5家,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被纳入市级建设名单。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全市第一、第二。人才净流入3189人,同比增长22.6%。“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涪陵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涪陵重构联合招商体系,打好基金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组合拳”;组建总规模超50亿元的3只产业基金,“央渝同行”涪陵专场活动引资833亿元,投资热度全市第一;2024年招引工业项目62个,到位资金221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3个。

  同时,涪陵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4.2%,一些“沉睡资产”变成了“发展活水”。

  把梯次培育企业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涪陵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高壮大、大变强,引导企业向“新”求“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高新技术、领军、链主、上市和百亿级企业矩阵,形成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带动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雁阵效应”。

  在涪陵“龙头引领”计划下,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雁阵产业集群积厚成势,形成以重庆华峰、万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万达薄板、大朗冶金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国药太极、华兰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头雁”领航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强雁”跟飞,涪陵构建“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机制,培育瞪羚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92家、“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涪陵造”品牌持续擦亮。其中三海兰陵药用口服液制剂胶塞全国市场占有率42%,居全国第一;首键药包生产的口服液铝塑组合盖全国市场占有率18%,居全国第三。

  助力中小企业“青雁”振翅,2024年,涪陵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39户中小企业获得“技改专项贷”11.3亿元、应急转贷资金7190万元、商业价值信用贷3012万元,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2000万元,通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平台解决中小企业事项264个,多措并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黎勇表示,下一步,涪陵将锚定到2027年实现工业产值4000亿元、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目标,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深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高新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大力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积极融入全市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持续做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力争今年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主力军。(俞 芳)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