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今年重点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地方国有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稳定性,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今年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国资国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地方监管企业经济效益筑底企稳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4年地方监管企业运行顶住压力,经济效益筑底企稳,实现增加值7.7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21.8%,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持续提升,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上彰显新担当。
上述会议认为,2024年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内外部困难挑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记者从多地国资委公布的数据也得到相应的印证,如2024年,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28万亿元、同比增长6.1%,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6%;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收3.5万亿元、利润总额2693.5亿元、归母净利润1866.2亿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年末9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8.5%……
“2024年,地方国有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稳定性。上述数据表明,地方国企在稳增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去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国资国企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回升向好。”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说。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去年地方国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反映出成本控制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据了解,一些地方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并未公布相关数据,存在“业绩”不及预期的可能;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改革红利无法充分释放,成为了发展的“绊脚石”。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地方国企发展可能存在至少三方面的问题或者瓶颈:一是市场化改革仍需深化。部分地方国企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仍有不足,一些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决策效率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二是债务压力与资产负债率。部分地方国企面临较高的债务压力,资产负债率较高,一些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过大,偿债压力沉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地方国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国企在资源获取和政策支持方面更具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国企则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地方国企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升。
今年要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事实上,地方国企稳健运行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瓶颈,可能正是近年来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本次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2024年各地高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力度,截至2024年底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70%。
今年是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会议要求,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大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
周丽莎认为,2025年,地方国企或将在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值管理与数字化转型,聚焦新兴产业与创新,优化债务结构与风险管理,加强区域协同与合作等方面发力。
从今年年初一些地方国资国企的工作会议中也可以看出具体内容的重点和方向:如北京市国资委提出,要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上海市国资委提出,要全力提升国有经济对上海全市经济的贡献度,巩固国有经济向好态势,大力推进稳增长扩内需,助力降本增效,加强预期引导。重庆市提出推进国资布局优化实现新提升。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功能大力撬动社会投资,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深化“突出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整合优化改革,开展亏损企业重点攻坚行动,聚焦土地、公租房商业和车位等重点资产盘活变现,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先行试点。
再如辽宁国企将全力推进稳增长。根据相关部署,今年辽宁省属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营指标增速要高于全省GDP增速,力争稳固百亿元级利润规模。全省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股权合作、业务合作、管理提升等措施,一体化推进市县国企重组整合、治亏减亏。
业内人士指出,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制定今年国企工作重点,在研发创新、人才激励、产业布局、资本运作等方面继续优化支持措施,支持国资国企在新产业有所作为。因此,与国企改革相关的科技创新、重组整合、市值管理等板块值得关注。
将围绕“三个集中”重点布局
下一步,地方国有资本具体要在哪些领域重点布局?
张玉卓表示,2025年,各地国资委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
本次会议要求,要结合实际全力完成好今年国资国企各项目标任务。从内容上看,2025年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布局的重点方向已经明确,主要围绕稳增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深化改革等领域展开。其中包括:一是着力抓好高质量的稳增长,坚持挖潜增效和新动能培育一体推进,更大力度推进提质增效,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助力稳就业、稳供应、稳畅通,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推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国企;
三是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深入研究形势、研究市场、研究行业,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切实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采取有力措施防控债务风险,严控重点领域风险,健全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善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周丽莎认为,今年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在于“三个集中”。从会议部署内容来看,地方国资国企也需要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增长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力。同时,还要深化与中央企业的产业协同,构建区域产业融通生态,打造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今年深化重组整合预计将聚焦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目的仍然在于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