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因地制宜释放地方消费潜力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因地制宜释放地方消费潜力

2025-04-03 08:07:00   来源:经济日报   

  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今年的全国地方两会上,31个省份都将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度工作的核心内容,明确了消费增长目标,提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并从做优消费供给、拓展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细化了工作举措,旨在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各地积极发力提振消费扩内需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普遍上调。从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个省份设定的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显著高于2024年完成情况,3个省份的2025年目标与2024年完成情况基本持平。海南设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值最高,预期增长10%以上,提出要以消费提质增效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西藏提出8%以上、力争达到10%的目标,湖北提出了7%左右的目标,其余省份设定的目标在5%至6%左右。

  8大新型消费业态成为各地促进消费的新增长点。地方两会显示,30个省份提出发展银发经济,28个省份提出发展首发经济,超过10个省份提出发展冰雪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7个省份提出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多元消费业态的融合创新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高频内容。例如,海南提出加快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加快推进文体旅商展联动,培育特色消费文化,繁荣夜间经济;吉林提出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引进培育100个首店、打造5个夜间消费集聚区、20个夜间消费新场景;青海提出培育“年轻力”“她经济”“文艺范”等时尚型商业,发展流光溢彩夜间经济。

  各地做优消费供给,完善产品服务设施载体。消费产品方面,福建提出壮大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助力福茶、福酒、闽菜等“福品”消费,促进国货“潮品”消费。消费服务方面,陕西提出制定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健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支持政策。消费设施方面,山西提出构建智慧商圈和街区,改造提升城市步行街、夜生活集聚区、商业综合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拓展商旅文体健消费新空间。消费载体方面,四川提出打造“蜀里安逸”消费品牌体系,办好熊猫消费节、糖酒会等系列活动。

  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场景已成为各地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路径。地方两会显示,18个省份提出发展数字消费、18个省份提出发展绿色消费、13个省份提出发展智能消费,相关消费场景覆盖电子产品、智能家居、数字内容等。例如,山东提出做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家居等消费规模,贵州提出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吉林提出办好汽博会、绿色智能家电进万家等活动。

  各地结合发展基础和发展特色创建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一方面,继续扎实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例如,北京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浙江、广西、河南、四川、西藏提出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另一方面,继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激发经济活力。例如,陕西提出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上海提出提升入境人士消费便利度,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河南提出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培育一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网店、放心餐饮。

  促消费政策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需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聚焦促消费政策工具,出管用好用的实招。

  一要量体裁衣,细化消费促进政策。各地应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制定目标,例如,一线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高端消费、首发经济;二、三线城市建设区域性消费枢纽,发展演艺经济、夜间经济;县域积极完善基础消费网络,发展绿色消费、乡村旅游、直播经济。应基于产业基础培育新增长点,如发展适应新型消费趋势的专用装备制造产业,结合本地优势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避免盲目跟风与同质化。推动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动态优化消费政策工具。

  二要激发创新,打造多元消费体验。支持各地结合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非遗体验、民俗节庆等特色消费活动品牌,培育壮大本地品牌,推动“老字号”焕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品牌。积极响应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新趋势,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亲子经济、宠物经济等细分市场,培育新兴消费增长点。建设完善智慧商圈、特色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支持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创新。

  三要强化管理,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各地应继续整治市场交易环境,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打击“霸王条款”、侵权假冒、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重点查处食品领域“两超一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计量作弊等问题。强化消费纠纷源头解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大型企业健全消费纠纷解决体系,推进社会监督引导,创新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推动行业自律。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